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上

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6月4日,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来到上海市,来自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教授朱惠莉担任大会主席,朱惠莉教授致辞表示慢阻肺是一种患病率、死亡率很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新版指南的修订将会推进我国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大会还邀请到张静、张杏怡、杨冬、过依专家出席,专家们围绕“慢阻肺相关诊疗主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慢阻肺诊疗指南(年修订版)更新要点解读

张静教授指出慢阻肺的诊断与评估应注重早期诊断,肺功能仍然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治疗药物,结合急性加重史、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和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综合考虑何时联合ICS治疗。

指南强调联合疗法在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获益,包括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和死亡率初始治疗的药物选择需进行个体化评估,结合症状和急性加重风险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起始药物治疗。三联吸入治疗可作为D组患者起始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

重视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慢阻肺规范治疗张杏怡教授指出慢阻肺是一种全身性的炎症性反应,可出现多系统合并症,其中肺癌是慢阻肺最重要合并症之一。在我国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患病率较高,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患者肺癌分化不良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更易出现术后并发症、生存期减少,疾病负担沉重。慢阻肺和肺癌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属同源性疾病,应早诊早治。在慢阻肺合并肺癌的患者中,慢阻肺的治疗不容忽视。吸入给药在慢阻肺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布地格福三联吸入疗法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疾病症状,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降低慢阻肺死亡风险。从新版指南看慢阻肺稳定期管理

杨冬教授根据新版指南对慢阻肺稳定期管理进行了深入解读。

杨教授强调慢阻肺稳定期管理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可通过教育与管理,提高患者和有关人员对慢阻肺的认识及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药物治疗慢阻肺患者可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新版指南重新制定了慢阻肺稳定期初始治疗推荐:

双支扩剂纳入B组和D组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对于CAT20分的B组、D组患者推荐起始使用LABA+LAMA联合治疗;三联药物纳入D组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对于CAT20分同时血EOS≥个/μl的D组患者考虑起始使用三联治疗。

临床中也应重视慢阻肺的非药物干预,其是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物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可提高慢阻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病例分享——慢阻肺诊疗心得过依教授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通过病例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诊疗心得。

过教授说对症状重,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经双联治疗不佳,可考虑升级三联治疗;固定三联药物,患者依从性佳,利于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疾病控制;ETHOS研究指出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较双联药物显著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采用新型PMDI装置,吸气流速要求低,肺部沉积率48%。

随后各位专家就病例分享进行了分析讨论,交流各自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治疗办法及诊疗体会,分享学习彼此的慢阻肺治疗经验。

大会最后,朱惠莉教授总结道慢阻肺虽然患病率高、致残率及致死率也高,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早期诊断、规范化诊治对于慢阻肺患者的管理、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为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cj/8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