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题库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zhiliao/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题库!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题库一:

1.某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受断面淤积影响时,则()。

A.水位流里关系曲线上抬。

B.水位流里关系曲线下降

C.水位流里关系曲线成顺时针套状。

D.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成逆时针套状

A

河床的冲刷和淤积会导致水位流量关系的不稳定,当河味发生旅租,过水断面变小,导致相同水位下的流里减小,因此,水位流量曲线左移或者上移。

2.河流的径流模数是指()。

A.单位时间段内一定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B.单位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C.一定时间段内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D.一定时间段内一定面积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C

径流模数M是指单位流域面租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单位为/(skm2)。计算公式为:M=订/F。式中,Q为流量,单位为m3/s;F为流域面积,单位为km2。径流总量W是指一段时间(T)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其公式为:W=QT。故可得:M=Q/F=W/(TF)。即河流的径流模数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单位面租上产生的平均流量。

3.百年一遇枯水,是指()。

A.大于等于这样的枯水每隔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枯水平均年可能会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枯水正好每隔年会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枯水平均年可能会出现一次

D

百年一遇的枯水是指小王等王这样的枯水平均年可能出现一次,注意枯水采用不足频率。

4.某一历史洪水从调查考证最远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

A.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B.N=设计年份-调查考证最远年份+1

C.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1

D.N=发生年份-调查考证最远年份-1

B

重现期是指某随机变量的取值在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又称多少年一遇。要准确地定出特大洪水的重现期是相当困难的,目前,一般是根据历史洪水发生的年代来大致推估,有以下两种方法:①从发生年代至今为最大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1;②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太N=设计年份-调查考证期最远年份+1。

5.某河流断面枯水年平均流量23m3/s的频率为90%,其重现期为()。

A.10年。

B.20年。

C.80年。

D.90年

A

枯水年的重现期指小于或等于该值的断面平均流量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是年(a)。重现期与频率成反比,即:T=1/(1-P)T=1/(1-0.9)=10年。

6.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

A.径流=降水+蒸发。

B.降水=径流+蒸发。

C.蒸发=径流一降水。

D.径流=降水×蒸发

B

流域水量平衡是指对于任一闭合流域,其在给定时段内输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区域内蓄水量的变化。对于多年平均的情况,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为:隆水=径流土蒸发。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题库二:

7.在某一暴雨重现期下,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大,暴雨强度将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一定

A

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换算为q[L/(shm2)],其公式为,-ClkT)9(+y式中,q为设计暴雨强度,单位为[L/(shm2)];t为降雨历时,单位为min;T为设计重现期,单位为a。

由暴雨强度公式可以看出,重现期一定,黑雨强度随隆水历时的增太而感小。

8.不属于地下水的储存空间的是()。

A.裂隙。

B.溶隙。

C.孔隙。

D.缝隙

D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剧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溶穴)。

9.松散岩石的颗粒越均匀,则()。

A.孔隙率越大。

B.孔隙率越小。

C.孔隙率不变

D.不一定

A

颗粒的分选性对孔隙率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分选性越好,颗拉太小越均,孔隙室越太。分选性越差,颗粒越不均匀,孔隙率越小。

10.某潜水水源地分布面积为m2,年内地下水位变幅为2m,含水层变幅内平均给水度0.3,该水源地的可变储量为()。

A.3.6×m3。

B.3.6×m3。

C.4.0×m3。

D.4.0×m3B

储存里是指储存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m3)。可变储存量(调节储量)的计算公式为:

W调=usFH式中,Wig为可变储存量(m3);us为含水层变幅内的平均给水度;F为含水层分布面积(m2);aH为地下水位变幅(m)。

故某潜水水源地的可变储里为:Wg=μ5FAH=0.3×6××2=3.6×m3。

11.不属于地下水储存形式的是()。

A.重力水。

B.矿物水。

C.纯净水。

D.气态水

B

矿物水是岩土固体矿物中含有的水,无法被正常开采利用,不能被认为是地下水瓷源的一部分。

12.不属于承压水基本特点的是()。

A.没有自由表面

B.受水文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及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

C.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D.水质类型多样

B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承受着水压力的重力水。其特征为:①不具有自由水面,承受一定的水头压力,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②动态变化稳定,受气候、水文因素影向小。③不易受地面污染,一旦污染不易自净。④富水性好的承压水层是理想的供水水源。承压水层有上下两个稳定的隔水层,分别称为隔水顶板和隔水底板,两板之间的距离为含水层的厚度。当井穿透隔水顶板后,承压水层中的水会上升到顶板以上某一高度后稳定下来,稳定水位高出顶板的垂直距离称为承压水头。井内稳定水位的高出称为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或承压水位。

13.在细菌的革兰氏涂色中,用于脱色的溶液是()。

A.结晶紫

B.酒精。

C.番红。

D.碘液

B

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特征,将细菌分为两大类:G阳性(G+)菌和G阴性(G-)菌,前者经染色后呈蓝紫色,后者呈红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红色染料夏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题库三:

14.紫色非硫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无机营养型。

B.光能有机营养型

C.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D.酶具有专一性

B

根据微生物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划分,细菌的营养类型包括:①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如蓝藻。②化能自养型。利用氧化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源,并利用CO2等来合成有机物质,供细胞所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③光能异盖型。不能以CO2作为主要或唯一碳源,而露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来合成细胞物质,如红螺菌。④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物质。大部分细菌都是这种营养方式,如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放线菌等。紫色非硫细菌是一群含有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内膜多样、以硫化物或硫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沉积硫的光能异差型细菌。

15.下列各项中,不是酶的催化特性的是()。

A.酶容易失去活性

B.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C.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D.酶具有专一性

B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都是具有特定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很大的分子量。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所有会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或条件都可以使失去活性。如:高温、一些金属离子、PH值、抑制剂。酶的催化特性: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平衡点等);高催化效率(最高达倍);高度一性;具有可调节性;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敏感。

16.细菌呼吸作用的本质是()。

A.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氧化还原反应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D.葡萄糖的分解

B

细菌呼吸作用是氧化和还原的统一过程,伴随着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转移。其中。电子供体(即失去电子或氢)称为供氢体,电子受体称为受氢体。

17.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会发生的变化是()。

。.维持平衡。

B.失去水分。

C.吸引水分

D.不一定

B

在等渗透压溶液中。细菌生活得最好;在高渗透压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低渗透压溶液中,细胞容易膨胀,甚至胀裂。

虫能分泌一些促进絮凝的黏性物质,与细菌凝聚在一起,促进絮凝作用。③指示作用。由于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由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生物处理运作情况及污水净化效果。

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中,对细菌总数的规定值是()。

A.每毫升不超过个

B.每毫升不超过3个

C.每升不得检出

D.每毫升不得检出

A

《生活次用水卫生标准》(GB-)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个/mL。

22.厌氧消化过程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解和发酵细菌都是严格厌氧菌

B.甲烷生成主要来自乙酸转变成甲烷和CO2

C.H2和CO2能转化成甲烷

D.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

A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来处理废水的过程。厌氧反应器有接触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等。

①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水解性细菌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产物。发酵件细菌将水解性细菌的水解产物发酵生成有机酸、醇等。水醒和发酵性细菌有专性厌笔菌和兼性医氧菌。

②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和产乙酸细菌将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

③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甲烷细菌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或只用乙酸来生成甲烷,后者占得较多。

④第四阶段:同型产乙酸阶段。同型产乙酸细菌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变为乙酸。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攻关学习网!

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cj/11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