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冬季,不少人因为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听信流言而陷入误区。
立冬过后,寒风一路向南,我国又进入了一年中心血管病高发和猝死的高峰期。数据显示: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比夏季增加50%,其中死亡率要增加33%[1],这一组可怕的数据提醒着人们,冬季要重视心血管的预防、护理和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常见病,尤其易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身上。进入冬季,不少人因为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听信流言而陷入误区。
心血管患者注意,小心这3个误区
流言1:气温低,多泡泡澡暖暖“心”
真相: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过高的水温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速皮肤干燥,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脏缺血或缺氧;另外,洗澡时间太长不仅易让皮肤干燥、瘙痒及脱水,还会产生疲劳感,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和诱发心血管疾病,情况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尤其心脏病患者要注意,长时间泡澡或水温过高,可能诱发心源性疾病,甚至是心源性猝死。
建议冬季泡澡时间在20分钟内,淋浴时间在10-15分钟,洗澡水温与人体温度相近即可,不要超过50℃。家中有老人的话,建议买个扶手或者防滑凳子、防滑鞋等。
流言2:没有高血压症状了,高血压可以不吃药
真相:随意停药的做法很危险!
高血压的绰号是“沉默杀手”,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季节”。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少数患者会有头痛、头晕、鼻出血等症状。高血压的更大的危害在于它是“无形杀手”!一旦发现高血压,无论轻重,都应尽早干预和治疗。
另外,血压上升过程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但上升到一定程度,严重的会导致血管爆裂。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坚持服药,定期测控血压,保持情绪平和,清淡饮食、戒烟、戒酒、注意气温变化、保持规律运动,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切勿随意停药。
流言3:为减轻心脏负担,冬季不能做运动
真相:适当锻炼对心脏有利。
冬季健身锻炼要强调“适时、适度”,心血管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锻炼,如五禽戏、八段锦、打太极、做广播体操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每天合理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气温较低或遇雾霾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再晨练。
随身携带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锻炼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症状未缓解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麝香保心丸是治疗冠心病常见中成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组方来源于宋代著名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合香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配伍而成,中医认为其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功效,为麝香保心丸长期治疗冠心病的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年,历时十年的麝香保心丸大型循证研究完美收官。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长江学者、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医院范维琥教授领衔开展的,符合国际规范的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97个分中心参与了该研究,共纳入例冠心病患者,系统地评价了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表明在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3]
冬季预防心血管疾病,晨起要特别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有两个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可见冬季的早晨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段。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晨起也要特别注意。
冬季晨起时,起床太快的话,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一低,就会出现晕倒、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等意外,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冬天起床可以“磨蹭”点:
第一步,醒来后先在床上躺半分钟,伸伸懒腰。
第二步:坐起后,头靠在床头半分钟。
第三步:把腿下垂,再等半分钟,使心血管系统适应直立状态,再缓慢下床。
总而言之,陷入误区并不可怕,及时纠正,平时注意保暖、注意清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稳定情绪,平时做好血压自测、规律服药、泡泡脚,对于冬季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晓晗,雒芳芳.冬季预防心血管疾病的3个“三”[J].养生大世界,,(12),76-78.
[2]朱慧,罗心平,王丽洁,等.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5):27-30.
[3]Jun-BoGe,Wei-HuFan,Jing-MinZhou,etal.ChineseMedicalJournal,;(2):-.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留言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