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防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幼儿园
春去夏来,天气渐热,夏季的气候特点是炎热而潮湿。中医认为夏暑之际“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易困扰脾胃、侵袭肌肤,加之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旺盛,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幼儿的抵抗力下降,幼儿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皮肤性疾病等,都是这个季节的常客。如何让幼儿健康度夏是所有老师、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幼儿夏季疾病的防控知识吧!
疾病预防篇
1.肠道疾病: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季温度高,如幼儿吃了变质食物、生冷食物、冷饮等,容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幼儿暴饮暴食,督促幼儿常洗手,吃瓜果前要清洗干净、削皮吃,不喝生水,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需重新热透再食用。
2.呼吸道疾病:少去密闭公共场所
夏季气温高,细菌生长繁殖非常迅速,由于幼儿自身抵抗力低下,细菌、病毒容易乘虚而入,幼儿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首先,家长应尽量少带幼儿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其次,如果家里有患上呼吸道感冒的成人,应尽量避免与幼儿进行接触,或带上口罩进行隔离;再次,督促幼儿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3.皮肤性疾病: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夏季,由于幼儿的皮肤细嫩,易受病毒、细菌的侵袭,容易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生痱子等。
预防痱子和其它皮肤疾病的主要措施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可以让幼儿多喝水、绿豆汤、冬瓜汤等,起到祛暑、祛湿、解毒的作用。
幼儿最常见传染性疾病
1.手足口病
疾病特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经粪-口途径传播。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潜伏期为3-7天,一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手心、足心及臀部皮肤出现疱疹或斑丘疹。
预防措施需牢记:
1)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2)教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意识,阻断粪-口传播及避免呼吸道传染。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勿接触不干净玩具,大小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卫生纸掩盖住口鼻。
3)对于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幼儿家长要及时告知班级教师,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4)可以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型手足口病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措施需牢记:
1)经常洗手最关键,家长及教师在接触幼儿前、处理幼儿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后均要洗手。
2)毛巾、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3)勤于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生活护理篇
一、夏季肌肤护理: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且蚊虫大量出现,幼儿的皮肤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发育完善,要衣着宽松,通风透凉,幼儿的衣裤应适当宽松舒适,以方便活动为首选。
二、夏季饮食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防止肠道传染病发生。
2.营养合理。由于高温影响,会引起幼儿食欲不振或厌食。因此,饮食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富营养为宜,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等,还可常食些清热祛暑的药粥,如莲子粥、绿豆粥等。
3.及时补水。出汗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但不宜过食冷饮。
三、夏季家居护理:
1.调节室内环境。幼儿居室应通风凉爽、安静清洁,室温保持在20~25度,相对湿度在40%~60%。
2.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9~10小时。
3.避免受凉。不使用电风扇直接对吹入睡,以防风寒,诱发感冒。不宜让幼儿整天呆在空调室里,以防引起空调病。
4.勤换衣物。出汗多时,湿衣汗衫要勤洗勤换,以防暑湿并袭,身长痱子。
四、夏季户外护理:
1.在赤日当空的中午应在家休息。不宜带幼儿外出,更不宜远行。
2.外出要做好准备。戴好宽沿遮阳帽或打防晒伞,避免阳光直射;还要备足饮用水,如盐糖水等;还可带些清热解暑药,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以防中暑。
3.外出时让宝宝穿着宽松透气的深色衣服(尤其粉紫、橙色、荧光绿对紫外线阻挡效果最佳)。
编辑:李倩瑶
文字:王飞
图片:张迪
审核:周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