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高温伏旱天气已经结束,预计渝北将出现一轮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旱涝急转特征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旱涝急转条件下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大,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怎么防范应对?请看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权威解读!
旱涝急转是什么?
“旱涝急转”指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它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
崩塌残余危石
为什么要重视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
7月中旬以来,我市经历了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高温连晴天气,渝北区高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受连续高温暴晒后,土体水量蒸发,使土体收缩、开裂,物理力学指标极不稳定,若遇强降雨或者久雨,大量雨水通过地表径流并直接冲刷浅层岩土,触发地质灾害概率增大,更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表裂缝监测
渝北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茨竹、大湾、统景、大盛4个镇,石船、龙兴、洛碛、古路4个镇有零星分布。目前全区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其中滑坡处、危岩(崩塌)隐患44处、不稳定斜坡35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8处。此前也因旱涝急转、旱涝交替、旱涝并存出现过严重地质灾害的情况。
崩塌坠落块石
渝北哪些区域存在较大地灾隐患?
地质灾害往往发生在临边临崖临水等易发地段,以及在建工程、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河道水库沿岸易发区域和边坡陡崖地带的城镇、村落、学校、医院等人员集中区域,这些区域地形复杂,坡面岩土体稳定性差,再加上这次干旱改变了岩土体原来的性状,一旦强降雨出现就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全区已查明的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注意防范,区内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铁路沿线临边临崖地段及陡崖下方航道等交通沿线要重点防范,高易发区、高风险区以及有人居住的斜坡区域、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