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交班儿童颅高压的常

时间:年7月18日

主讲人:陈天明主治医师

参加人员:感染内科全体医护

          一、引起小儿颅高压的病因:

1.急性感染

(1)颅内感染:如各种病原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是引起小儿脑水肿最常见的原因。

(2)颅外感染:中毒性痢疾、重症肺炎、败血症、暴发性肝炎等。

2.脑缺氧:严重缺氧数小时,即可发生脑水肿。

如颅脑损伤、心跳骤停、窒息、体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严重贫血、溺水等均可引起。

3.颅内出血:颅内畸形血管或动脉瘤破裂,蜘蛛膜下腔出血、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均可致颅内出血,偶见颅内血管炎引起的血管破溃出血。

4.中毒:一氧化碳或氧化物中毒,铅或其他重金属,食物(如白果),农药(如有机磷)等中毒。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各种原因所致酸中毒等。

6.颅内占位病变:迅速发展的脑肿瘤及较大的颅内血肿、颅内寄生虫病等。

7.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积水。

      二、颅高压的判断:

颅高压五个主要指标和五个次要指标

主要指标为:①呼吸不规则;②瞳孔不等大或扩大;③视乳头水肿;④前囱隆起或紧张;⑤无其他原因的高血压。

次要指标:①昏睡或昏迷;②惊厥或/和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③呕吐;④头痛;⑤给予甘露醇后,血压明显下降,症状、体征随之好转。

具备一项主要指标及两项次要指标时,即可诊断。

      三、颅高压的治疗:

1.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制止病变发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如抗感染,纠正休克与缺氧,改善通气状况,防治二氧化碳滞留,清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引流等。

2.一般治疗与护理:患儿须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避免躁动以防颅压突然增高。卧床时头肩抬高20°-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做检查或治疗时不可使患儿猛力转头、翻身或按压其腹部及肝脏。

3.药物治疗

(1)高渗性脱水剂:甘露醇,一般用量为每次2.5-5ml/kg,4-8小时1次,静脉注射后10分钟即可发挥明显的脱水作用,30分钟达高峰,作用维持3-6小时。心功能减退的患儿应慎用。久用或剂量过大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损害肾功能。甘油果糖5ml/kg.次,q12h,作用时间较长。其他高渗液体包括3%氯化钠及白蛋白,白蛋白每次用量为mg/kg,每日1-2次静脉注射。

(2)利尿剂:速尿静脉注射每次0.5-1mg/kg,15-25分钟后开始利尿,2小时作用最强,持续6-8小时,和甘露醇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应用顺序是先用甘露醇后用速尿。但对心功能不全者,则以先用速尿后用甘露醇为宜。

(3)激素治疗:激素具有减轻脑水肿,稳定脑细胞膜的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较强,水钠潴留作用甚微。注意当原发感染的病原不明或不易控制时,要慎用激素。用药时间较长时要逐渐减量停用。

其他措施包括充分给氧或高压、过度通气等。

                    双语导读

Increasedintracranialhypertension

Increasedintracranialpressure(颅高压)(ICP)isapotentiallydevastati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n/5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