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秋冬季节,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空气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猩红热、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不够完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我校虽然未发现任何一例传染病,但是为了师生们的健康,加强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防患于未然。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1、流感(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程度的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可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弥漫性肿大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猩红热

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猩红热以发烧,咽疼,全身皮疹为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儿童发病较高。

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病情轻重不等。

潜伏期1-7天,大多数2-4天,起病急骤,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大约在发病后24小时有皮疹出现,全身均可是红色栗粒样皮疹,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在皮肤皱折部位皮疹密集呈线状;口唇周围不出皮疹而显苍白,形成一个围绕口周的苍白圈。

6、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进行的。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为隔离治疗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消毒工作。

对于学校的特殊要求:在没发生传染病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对空气消毒:即用功率为每立方米不得少于1.5W的紫外线灯照射教室30分钟,其次要对物体表面消毒:即用含氯消毒剂(mg/L-mg/L)对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必要时进行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一旦发生疫情患者立即隔离至隔离期满:

麻疹: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延至10天

风疹:出疹后5天或发病后8天

流行性腮腺炎: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

水痘:隔离至全部疱疹完全干燥成痂皮且不少于14天

预防传染病的其他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好作息,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抗病力下降。

5.不食不清洁的食物。

6.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掩。

7.发热或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9.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专家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n/1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