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们应懂得如何预防及护

预防手足口病上杭在行动

当前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近期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增多。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该如何处理呢?

5月22日,上杭县卫计局联合教育局前往城区部分小学,检查各所学校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疾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并察看学校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卫生消毒情况。县卫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雄介绍说:“因为近段时间我们手足口病以及相关的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期。那今天我们主要是落实公共场所、学校落实晨务检的情况,对传染病防控落实的措施有没有到位。”

什么是手足口病

据了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五岁以下儿童,以三岁以下的儿童为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所谓重症就是小孩子,他持续发热持续高热,然后精神状态会比较差,会呕吐,甚至有一些小孩子手和身子会抖动。”同时,县疾病防控中心负责人还告诉记者,EV71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其实是可防可控。目前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疫苗之一,但该疫苗只针对由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病毒,且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就是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接种这种疫苗,主要是六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到五岁的都可以接种疫苗。”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关键。县疾病防控中心负责人认为,“一个就是从家长的角度,要注意小孩子的个人卫生,还要注意家长的个人卫生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另外一个就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做好晨检,如果有小孩子发热或者有皮疹,那么要及时通知家长,医院去诊治,还有就是我们现在这块就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如果发现手足口病的病例,疑似病人要及时转诊到医院,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治重症病例的发生。”(县广播电视台杨国鑫张逢癸)

链接:手足口病知识普及

随着季节的推进,许多地方气温已经回暖,手足口病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又出现在妈妈们的讨论中了。每年4-9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在高发期到来之前,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今天就来说说。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宝宝如有以上症状需警惕)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

1、神经系统表现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飞沫传播

患病宝宝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宝宝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所以奶奶是对的)

饮食传播

它致病因是肠道内的病毒,so饮食是主要的扩散方式。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感染。

  

接触传播

患病宝宝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沾有细菌。健康的宝宝接触到这些东东会让细菌有机可乘了。还有像幼儿园、培训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传播得比较快,大人们要格外注意了。

  

手足口病的爆发不存在地域性,而且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季节交替阶段更为频发。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手足口病和其他病症的区别

手足口病VS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该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

疱疹位置不一样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疹子特征不同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VS水痘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

长“痘痘”的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症状。

水痘属于全身症状,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后胸、腹背部最多,此外,头皮上、脚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痘痘”。

疹子不太一样

手足口病的疹子个小且颜色更红些,痒感不明显。在低热的同时,还有流涕、厌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口腔黏膜上的疱疹,大约1-3mm大小,疱破后即变成浅浅的糜烂、溃疡,灼痛感很明显;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现的一般是红色斑丘疹或水疱,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一般为7-10天。

水痘在发热的同时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痘疹,在几小时后,痘疹就变成明亮如水珠的疱疹,个头稍大且皮薄,有痒感。一般病情会持续1—2周。

伴随症状不同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因咽痛导致拒食的现象。

水痘患儿没有这种现象。

手足口病VS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过敏性皮肤病,大部分是因为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等皮疹症状。

水疱特征不太一样

手足口病多为大米性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看起来比较干瘪,不痒,多见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来较硬,周围无红晕,患儿多会剧烈瘙痒,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

伴随症状不同

手足口病多不发痒,一般不会过度影响宝宝睡眠。

丘疹性荨麻疹往往伴随剧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

手足口病VS口腔溃疡

一般的口腔溃疡是疱疹病毒引起,以溃疡为主。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所致,以疱疹为主。

发病症状不同

手足口病的症状是手心、脚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红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

口腔溃疡的症状就是口腔、喉咙、软硬鄂、上下唇内侧等处有小红疹,大多不发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简单说一下手足口病的预防,大家牢记15字防病口诀就可以了:“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经常通风换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挺难哦!就拿其中的少去人多的地儿来说,要忍住不带孩子去餐厅、去超市、去商场、去室内游乐场,需要很大的决心!为了孩子的健康,爸爸妈妈们还是多加注意哦。

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1.消毒隔离

发现宝宝患手足口病了,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要隔离两周。宝宝用过的玩具、杯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要彻底的消毒。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不宜浸泡的东东可以在阳光下爆晒消毒。

  

 

2.通风换气

家里应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舒爽,温湿度适宜。宝宝生病期间不要请外人来家里做客,禁止孩子爹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注意休息和饮食

患病的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喝些温开水。宝宝患病了会因为发热、口腔疱疹等因素而胃口较差,不愿进食,这时候妈咪应准备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要忌食生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皮疹护理

宝宝穿的衣服、被子要干净整洁,衣服应该宽大柔软,还得经常更换。妈咪要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必要时还可以把宝宝的小手包起来,以防他抓破皮疹。如果宝宝的小屁股也有皮疹,那么妈妈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小屁屁清洁干燥哦。

  

 

5.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程度的热,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妈咪可以让宝宝多喝水,加速新陈代谢。要是体温超过了38.5℃,就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退热药了。

来源:上杭新闻网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地址
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n/1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