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上有妖王洞,常年溢水,四季生雾,

古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之说,这话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华夏地域之广大;当然,版图大了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各地域文化,四川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四川值得称道的可就多了,站在考古角度看,或许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三星堆”;据研究,“三星堆文化”的影响甚至超出了四川地域,在岷江还有种独特奇观,即峭壁“悬棺”。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悬棺”上一个终年滴水,四季生雾的石洞,当地传说为“妖王洞”;再等考古队赶到,专家却在洞内发现了“摇钱树”,但今天想看,却要靠“运气”了。

“悬棺”,最早出现于南朝史料,即“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不过今天尚能看到的大多为明清产物;原因很简单,“悬棺”多为木质,又地处潮湿,时间久了难免自然腐朽,但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悬棺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以南朝为起点,距今约有千年了;但更多专家认为,“悬棺”历史要远超于此,甚至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总而言之,岷江“悬棺”的起始至今难以确定,但相关传说却层出不穷,最为著名的便与三国诸葛亮有关;相传诸葛亮曾带兵征讨,但此地军民彪悍,一时难以取胜。

后诸葛亮散布谣言“此地龙脉在崖,恐人知道,欲退兵避之”,当地人素闻孔明“堪舆之术”了得,因此深信其言,后就将战死的士兵以棺成殓葬于悬崖峭壁;但将棺椁置与峭壁绝非易事,因此丧命者更多,这就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有生力量,结果诸葛亮率军反扑,并征服了这里。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以为“这都是传说,没有科学根据”当然,在专家眼里,这些肯定是不足为信的,但不代表“巫文化”盛行的岷江百姓不相信;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处峭壁悬棺上就传出了“灵异事件”,其实并非新近出现,只不过是专家刚听说而已。

岷江有一处高约多米的悬崖峭壁,上面不仅有露天“悬棺”,还有大大小小许多石洞,多有棺材安置其中;同样的,这片悬崖葬地起源与什么年代已无人知晓,但传说这里在千年前曾发生过大战,双方伤亡不计其数,且多数亡者葬于此地。当地“巫文化”有一种说法,将亡者悬于半空,使“亡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样就不能“为祸人间”了;“亡魂”不能离开这里,年深日久“怨气”更重,由此当地人又称这里为“尸山”,生人自然不敢靠近。

这里虽说生人不敢靠近,却引来了不少“精灵”吸附“怨气”在峭壁石洞中修行;据说有只“狐狸”在这里,后来成了气候,占据峭壁上最大石洞,成了一方“妖王”。有人发现,“尸山”上最大的石洞经常外溢滴水,染的峭壁上大片斑驳;不仅如此,石洞四季生雾,显得更加诡异,于是就有了“妖王”传说,甚至还有人“亲眼见过”。说明一下,古四川“巫文化”盛行千年,关于“悬棺”的传说更是举不胜举,或许专家也听过不少;但由于技术受限,因此对“悬棺”的考古研究一直没有开展,直到“妖王说”越传越神,这才引起了考古队的重视。

公正的说,“悬棺”直到今天依然是考古难题,且不说米的高度,仅是这些棺椁千百年暴露在外,到如今还有没有考古价值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最初时,也曾有考古队来过“尸山”考察,并亲眼见到了“常年溢水,四季生雾”的山洞,但解释并非传说的那样“灵异”。考古队解释:这里植被茂密,紧邻岷江,山中蓄水溢出并不奇怪;既然有水,在早晚气温的影响下,出现雾气也很正常。乍一听,似乎这样的解释很“科学”,但当地却不认同,因为有人发现,石洞溢水并不均匀;有时水流很大,能把峭壁染湿半边,有时水小,滴答落在下面的悬棺上,而且雾气也很“怪异”,甚至出现过红色。

说到这想起了“众口铄金”这一成语,用在这里似乎也合用;正是由于这些“不正常”现象,一时成了当地人讨论的话题,而且越传越离谱;“石洞溢水”暂且不说,仅红雾就被说成了“妖王现世”的征兆,结果闹得人心惶惶。这就不仅仅是考古的问题了,“人心浮动”说大了还能上升到社会问题的等级,因此某种角度看,这也“倒逼”着考古专家对此地展开研究;简单的说,考古队好容易攀岩而上,终于到了“妖王洞”,经鉴定,石洞确为人工开凿,但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就见洞内青苔斑驳,还有多条水流从石壁渗出并汇集溢出洞外,这也符合考古队最初的判断;各方面综合分析,这座石洞也是古人开凿出来用于放置“悬棺”的,同时专家还发现了60多件陪葬品。公正的说,这些陪葬品大多残缺,锈蚀严重,毕竟露天暴露了千百年,且环境相对潮湿;这些陪葬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青铜器,专家称之为“摇钱树”,但同样腐朽严重。“摇钱树”在考古史上并不少见,也是古四川及其周边地区较为流行的冥器,尤为著名的便是年在绵阳何家山出土的那件汉代“青铜摇钱树”。

这件“摇钱树”锈蚀严重,考古队要进行特殊修复,因此发现后就被运走,至此再没出现过;这里仅以“东汉青铜摇钱树”为例简单介绍,古四川“摇钱树”多由基座、树干、树冠等部件衔扣而成,据专家说,其形制模仿神话中“通天树”,同时树挂“金钱”,由此既有墓主“升仙”的意思,也有为后世“招财”的双重含义。据公开资料来看,这件“摇钱树”分为三层,一为树冠立“凤鸟”,及树干、树叶等;虽然有所腐蚀,但仍难看出“摇钱树”上刻饰有当地信奉的“西王母”、老首、朱雀、犬、象与象奴等。

稍作说明,这里的“西王母”可不是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而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上古凶神,由此证明了古川民风之彪悍;说到这或许有朋友着急了“考古队有没有找到‘妖王’?红雾又是怎么回事呢?”当然,“妖王”肯定是不存在的,考古队连那只传说中的“狐狸”也没见到;至于“红雾”,专家的解释是,既然这座古墓中有青铜器,常年被水冲刷腐蚀,其蒸发的水气中也会含有铜锈,在特定环境中就会形成“看似”红色的雾气,应属于自然现象。

不管怎么说,“妖王洞”终于得到了科学解释,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件珍贵文物;不过由于腐蚀较重,一直处于修复保护的特定环境中,至于以后还能不能看到,这就要靠“运气”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my/9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