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常识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通常这种疾病可由直接接触已感染者、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流感的预防

一、早期发现流感患者、早期就地隔离患者,早期治疗。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出入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二、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疫苗用鼻腔喷雾法,灭活疫苗采用皮下注射法。接种后半年到一年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但流感病毒的毒株经常变异,因此难以预测本年度流行的病毒类型,只能推测可能是哪种类型,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结核病人一般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结核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讲究卫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二、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三、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主要症状: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口病的预防

一、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二、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四、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五、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六、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七、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当前,新冠肺炎虽然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预防接种也逐步推广普及,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不去人员密集型场所,外出规范佩戴一次性口罩,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健康,这些良好的习惯我们依然要继续坚持。

传染病预防工作,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但随着人类科技在进步的同时,传染病的细菌和病毒也在进步,因此,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阻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之所以能快速传播,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即易感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三者缺一不可。要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归根结底就是要破坏传播的条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切断疾病的传播环节,就能有效控制与预防疾病的传播。在进行控制与预防时,要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找出致病菌的弱点,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

报名-报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my/7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