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个股解析

北京正规湿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092469.html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简科技。

公司质地

中简科技成立于年4月28日

年05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股票代码。

公司是我国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研发和工程产业化稳定生产的领跑者。

在我国率先实现ZT7系列碳纤维稳定批量生产并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领域,在高于T级碳纤维批量供应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生产的ZT7系列碳纤维在质量指标的达标性和工程化生产的稳定性方面,在与诸多对手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航空某型号产品指定供应商。

在此型号应用示范效应的牵引下,已迅速完成在其它七个型号的推广应用,成为国内诸多碳纤维企业中极少数能够依靠碳纤维产品盈利的企业之一。

中简科技

01主营业务

碳纤维,主要产品是ZT7系列碳纤维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公司营收主要由碳纤维和碳纤维织物构成。

所以公司的主打产品以碳纤维为主。

因为公司产品打破国外封锁,主要应用在航空领域,客户来自于军工单位,所以比较高。

公司拥有一条吨/年(12K)或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目前,主要用于批量生产ZT7系列碳纤维和研发新产品。

表1:中简科技年营收详情

02主要客户

因为公司的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主要客户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所属企业,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型号产品。

较小部分销售给其他军工企业集团、民营复合材料公司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

公司客户相对集中。

表2: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

03产品技术

高性能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以及良好的可设计性、可复合性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

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

因此长期被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垄断和禁运。

发行人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级)碳纤维产品,

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

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行业前景如何

01全球市场份额国外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国内自给率20%左右。

从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划分看,

国际碳纤维市场依然为日、美企业所垄断。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世界碳纤维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

其生产的碳纤维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东丽更是世界上高性能碳纤维研究与生产的“领头羊”。

数据显示,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49%;

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拥有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52%,

美国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产能的24%,

日美两国合计拥有全球76%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

(1K、3K、6K、12K为小丝束碳纤维,宇航级用品。24K、36K、48K为大丝束,工业级用品。)

据统计,目前国内碳纤维市场中,国产碳纤维自给率只有20%左右,对外依存率达到80%。

国外碳纤维企业通过技术及价格优势打压国内碳纤维企业,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长期受制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

高性能碳纤维作为敏感的国防战略新材料,其价格不仅仅只遵循市场规律,还与供需两端国家的国防政策有关。

随着国产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和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为确保国防安全,避免长期受制于人和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我国国防新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02市场需求处于稳步增长。

随着碳纤维的不断发展,碳纤维在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占比也呈上升趋势。

预计到年,碳纤维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8.18万吨,

到年全世界总体需求有望达到26.23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95%。

其中增速最快的工业领域,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8%,工业领域碳纤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年的67.42%逐步提升至83.91%。

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在未来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

而体育休闲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相对成熟,需求量每年稳定增加。

其一,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持续增。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轻量化、无可替代的材料性能,在军用航空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不断增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以及新增的飞机订单,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碳纤维的需求量。

其二,大功率、长叶片需求加速风电叶片碳纤维化。

出于经济性考虑,当前主流的叶片为玻璃钢材质(GFRP)。

但随着低速风机上风机的不断发展,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部分结构使用碳纤维或碳纤/玻纤混合材料在综合成本上将更具优势。

根据测算,40米以上的风电叶片中关键结构如梁帽、主梁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方面可使叶片自重减少38%,成本降低14%;

另一方面,提高叶片抗疲劳性能,提高输出功率,以碳纤维为材质可更容易生产出大直径和自适应的风电叶片。

其三,汽车行业革新带来碳纤维行业需求。

碳纤维具有比模量和比强度高、减重潜力大、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是汽车轻量化最佳选择。

欧洲铝协研究数据表明,若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

具体从绝对量来说,汽车重量每降低kg,每百公里可节约0.6L燃油,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约10g/Km。

逻辑亮点

01技术优势

公司技术打破国外宇航级碳纤维材料的封锁。

主要产品已然实现量产,供货国内航空宇航单位。

且后续的研发跟进,取得技术性的突破,有待资本的跟进,将产线搭建,从而实现产品的产出。

02市场需求

由于国内复合材料起步较晚,在技术上落后于国外企业,碳纤维的市场份额也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碳纤维国内自给率在20%左右。

所以随着技术的突破,这一部分的国产替代相对发生的就顺其自然。

其次,复合材料由于技术以及产能的限制,导致成本过高,所以在多数领域,还未应用。

但是随着性价比的提升,碳纤维将应用多领域,拓宽市场容量。

03产能扩产

公司在18年时仍然只有一条生产线,满产满销,仍然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

在产能打满的情况下,公司19年都未能完成大客户的订单,延续到20年来完成。

随着20年年中的来临,公司上市所募资搭建的0吨产能开始转固,逐步开始生产产品,补足了公司产能受限的尴尬境地。

所以公司的营收将有望因为产能得拓宽,取得较大的增长。

04公司业绩

一季度由于疫情,所以公司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但是公司订单饱满,随着复工复产,公司在二季度恢复高速增长。

预计中报业绩净利润万元至万元,增长幅度为60.00%至78.00%。

结论

由以上可得,公司主营清晰,订单饱满,产能新拓,未来公司业绩有所保障。

公司19年上市,存在一部分解禁资金退出压力,所以股价走势较为缓慢。

公司股价目前市盈率在倍,属于较高的水平。

这是由于公司业绩处于高速增长,所以市场给予了公司较高的估值。

公司业绩唯有持续保持高增长,才能支撑公司股价的上涨。

目前公司新增0吨产能,而公司原有产能则在吨/年(12K)或50吨/年(3K)。

所以市场给予了产能释放的预期,则也是后续公司业绩需要兑现,从而刺激股价上涨的动力。

(所以后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n/9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