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家长最为焦急,医院跑。孩子嚎啕大哭家长着急上火不说,医院各种疾病的交叉感染也是防不胜防。儿童自身抵抗力本就稍弱,难免会感冒、咳嗽,尤其是秋冬换季的时候,也是儿童常见病高发的时期。孩子生病,妈妈们先别慌,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的应对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缓解症状,尽早康复。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可谓是幼儿园最常见也最怕见到的病症之一。幼儿园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轻则全班停课,重则全园停课,进行消毒清洁,以避免幼儿大批量的感染。
解读: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个别患者会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凡是有以上相关症状家长要警惕手足口的可能,及时就医。
护理: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宝宝也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预防:1、清新空气赶走病毒。在清新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在室内“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2、紫外线剿灭病毒。利用充足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宝宝的衣物、被褥适用此法;3、高温和沸水杀绝病毒。宝宝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温消毒,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4、含氯消毒剂铲除病毒。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适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难以存活的,可用此液浸泡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医生推荐:
骆宗琼和美医院特级专家
擅长项目: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简介:医院感染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消化科学组委员。擅长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咳嗽
咳嗽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病症。是身体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防御反射动作。但是如果咳得过于剧烈,影响了饮食、睡眠和休息,那可能就会是疾病的表现了。因此对于咳嗽,一定要鉴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再对症处理。
解读:按照持续时间,咳嗽分为三大类。少于3周的称为急性咳嗽,急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是感冒,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治疗应以缓解症状为主;8周或8周以上的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较多,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还与消化系统有关;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亚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主要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感冒之后,被称之为感冒后咳嗽。这类咳嗽症状通常会自行缓解,持续时间较长的宝宝也可根据医嘱短期使用止咳药及抗过敏药进行治疗。
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孩子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过敏性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晨起较为明显,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孩子遇到冷空气时爱打喷嚏、咳嗽,但痰很少。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咳嗽时间长久,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花粉季节较多。
吸入异物引发呛咳,如果小儿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
用药:咳嗽药根据病症的不同,分为止咳药和化痰药。止咳药是用来帮助宝宝减轻咳嗽的药。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的敏感性而产生止咳效果。如各种止咳糖浆等。这类药适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刺激性咳嗽,痰量很少的阶段;化痰药则能增加呼吸道分泌,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适用于呼吸道炎症、痰稠又难于咳出的宝宝;还有一些兼有止咳、祛痰的中成药,如枇杷露、半夏露、梨膏等,它们的止咳作用比较缓和,同时有化痰作用。
预防: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糖、甜食、冷饮等。其次,虾、蟹、冰冻海鱼等含大分子蛋白容易导致过敏,不宜多吃;少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经常开窗,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新鲜。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臭消毒,防止病毒感染。由于很多慢性咳嗽与过敏有关,因此咳嗽患儿不要接触过敏原,如:烟雾、尘埃、宠物、花粉、冷空气、油漆,过敏性的药物、食物等。
医生推荐:
刘玉琳和美特聘专家主任医师
擅长项目:对儿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均较娴熟,擅长小儿呼吸道疾病,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憋性肺炎做过深入研究。
简介: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从医40余年,一直从事医疗、科研工作。对儿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均较娴熟,擅长小儿呼吸道疾病,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憋性肺炎做过深入研究。
感冒
据统计,儿童每年感冒次数在5~8次左右,可以说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感冒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通常感冒流鼻涕,如不伴有发烧,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多休息多喝水,通常一周左右就能自愈。如果是流感,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早就医治疗,以免造成其他并发症。
解读:感冒导致的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症状:流感和感冒的发病症状的确比较相似,所以人们容易把两者混淆。但是两者却是截然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流感比较典型的症状有高烧、头痛、咳嗽、全身酸痛、疲倦无力、咽痛等,这些症状普通感冒也有,但普通感冒很少会出现全身症状,像周身酸痛等。流感发烧比普通感冒要高,一般以高烧为主,所谓高烧指的是38.5-39°C甚至到40°C,儿童流感发烧普遍比较高,一般来讲,孩子越小发烧越高,高烧可以导致孩子脱水、惊厥等。儿童流感有时还会出现胃肠症状,比如恶心、呕吐、拉肚子等,同时流感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
饮食:孩子感冒了,除了必要的治疗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感冒效果颇佳的饮食,也可在家做给孩子食用,让孩子尽快变得健康起来。
生姜大枣粥,生姜是对付发热、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做法,将米放入锅中,简单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许盐即可使用。
花生壳葱白水,这是一个民间验方,需花生壳2个,带须根的大葱白3根,用清水洗净后加入适量冷水煎,沸后15分钟趁热饮下汤汁,然后给孩子盖上被子,让其出汗。若孩子伴有呕吐、恶心,可以加入生姜4片共煎。若有咳嗽,咽痛,则可加鸭梨数片。每晚服一次,连服3天。
三花茶,用银花5克,菊花、茉莉花各3克。将三花放入茶杯内,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给孩子喝,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怕冷、鼻塞但没有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的孩子。
预防:1.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来、饭前便后等是非常必要的。在流水下用肥皂洗手2分钟,可以去除90%以上的病原菌,能有效预防感冒。2.避免长时间在人群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逗留。3.坚持锻炼的孩子,能增强体质,也增加了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感冒多数是由冷热不均或受寒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的,孩子有了体抗力也就能抵抗感冒的侵袭了。4.在饮食上,爸爸妈妈们应给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锌的食物,这样有利于增加机体免疫能力,也促进了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从而减少感冒的发生。
医生推荐:
牛琳琳和美妇儿主任医师
擅长项目:对儿内科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新生儿各类感染性疾病等。
简介: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学院)医学专业,从事儿科医学临床三十多年,任儿科主任十余年。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儿科临床经验丰富。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儿内科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治疗新生儿各类感染性疾病等。
发烧
发烧也绝对算得上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儿童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解读:由于孩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适就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引起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细菌、病毒入侵,引发呼吸道、肠胃感染,导致发烧。如果孩子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宝宝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护理:当孩子发烧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法可让孩子舒服一些。1、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不少。2、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3、可以用退热贴或者凉毛巾敷在前额,后脖颈处降温。4、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退烧药: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退烧药的剂型很多,包含片剂、水剂、栓剂和针剂,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用适当的剂型;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
饮食:儿童发热急性期或高热期主要吃流质的食物,而恢复期、退热期吃半流质食物。牛奶。牛奶可供给孩子一定量的蛋白质,适量加些米汤可供给一些碳水化合物;米汤。米汤可供给孩子碳水化合物,其水分充足,便于病儿肠胃的吸收。把大米煮烂后去渣即得米汤;绿豆汤。绿豆属良性,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鲜果汁。鲜果汁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只含少量植物蛋白质,易于吸收。在夏天,可以喝西瓜汁,它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在秋冬季节,可以喝鲜梨汁,它有润肺、清心、止咳、去痰等作用。新鲜橘子汁,具有去湿、化痰、清肺、通络等作用。小孩发烧可以吃的半流质食物有藕粉、代乳粉、稀饭、蛋、烂面等。若发烧患儿食欲不好,就不要勉强他吃东西,以免吃了以后胃部不舒服吐出来,但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
医生推荐:
孟小英新世纪妇儿主任医师
擅长项目:儿内科门急诊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长发育、婴幼儿喂养和营养指导,泌尿系统疾病,小儿感染性疾病。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学士学位,医院儿内科工作28年。
腹泻
腹泻如同感冒发热一般,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秋末冬初季节发病比较频繁。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由于抵抗力弱,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引起腹泻。学龄儿童也会感染轮状病毒,出现腹泻,只不过与婴幼儿相比,症状较轻,病程短一些。
解读:通常每日大便三次以上,并且是稀便,不成形,含水量增多,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含有黏液脓血,即称之为腹泻,俗称“拉肚子”。
症状:伤食型,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块,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患儿;湿热型,表现大便呈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伴有发热,口干,尿深黄而少。此型在秋季腹泻较多见;脾虚型,腹泻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带有白色奶块,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多见秋季腹泻后期或久泻不愈者;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味少,伴有肠鸣腹痛。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护理:在家护理腹泻的宝宝特别要注意护理宝宝的屁股。腹泻的小儿肛门周围皮肤会发红,严重者出现局部破溃、发炎。因此,对小婴儿要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屁股,以防尿道感染及臀炎。如果臀部已经发红,清洗后涂一些鞣酸软膏。
饮食: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馀食,没必要完全禁食。母乳仍可以继续喂。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医生推荐:
杨燕新世纪妇儿小儿中医科主任医师
擅长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小儿泄泻、呕吐、厌食、黄疸、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等。简介: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工作20余年。对小儿病毒性肺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疾病,尤其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
湿疹
小儿湿疹也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解读:遗传因素(25%),引起宝宝湿疹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宝宝就容易发生湿疹;机体对蛋白不耐受(25%),大约20%的婴儿会对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疹,严重者可出现腹泻,甚至便血。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多开始好转,一般2岁左右逐渐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会越来越重,今后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哮喘;诱发因素(30%),发生了湿疹的宝宝,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接触化学物品、化纤物品、植物等,都可以刺激宝宝的湿疹反复发生或加重。
症状:干燥型。湿疹表现为在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节痂现象,很痒;脂溢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渗出型: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护理:密切注意宝宝的消化状态。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牛奶、鸡蛋、鱼和虾等食物过敏。避免进食这类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尽量寻找并避开过敏原。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可用金银花煲水洗,然后擦婴儿润肤霜。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环境和衣物的调节。应避免太阳直晒,室温也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被不可太厚,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避免毛线衣等接触皮肤,因为那样会刺激皮肤,加重湿疹。
饮食:对于湿疹的宝宝,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发病期间一定不要在给宝宝食用之前没有吃多的食物。以清淡食物为主,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菜泥汤。分别取适量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卷心菜,洗净后切成小碎块儿,放进锅里加水煮一刻钟左右,然后取出捣成泥状后加盐服用。此小妙方有祛湿止痒功效;丝瓜汤。取新鲜丝瓜30克左右,切成小块儿放在装有水的锅里熬汤,待熟后加盐调味,让宝宝喝汤,并将丝瓜也吃下去,对于湿疹有渗出的宝宝较为适用;绿豆百合汤,取绿豆、百合各30克左右,按照平时常用的方法煮汤,待豆子熟后,连渣带汤一同饮用,可以减轻湿疹宝宝痛痒感。
医生推荐:
刘晓雁主任医师
擅长项目:擅长小儿过敏性、感染性及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治,尤其对婴幼儿湿疹、小儿异位性皮炎、儿童银屑病、白癜风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简介:刘晓雁医生年毕业于武汉医师进修学院医疗系,小儿皮肤科专业。对小儿皮肤科及儿童性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研究,曾参与“儿童银屑病免疫学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刘晓雁医生年医院,担任儿科特聘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