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01感冒发热咳嗽

  感冒

  一、宝宝感冒后的症状:

  宝宝感冒后,除了表现出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等症状,还有随之引发的其他状况,例如,有些宝宝因鼻子不通气只能张嘴呼吸;或者宝宝因为身体不适而阵阵烦躁、哭闹;大一些的宝宝会诉说咽部疼痛。感冒时宝宝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个别宝宝还会因发热而引起抽风,或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一般来讲,如果治疗及时并护理得当,3~5天感冒即可痊愈。

  二、怎样照料感冒的宝宝:

  1.让宝宝充分休息。良好的休息对于感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量让宝宝多睡一会,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别让宝宝累着。如果宝宝鼻子堵了,可以在宝宝的褥子底下垫上一两条毛巾,头部稍稍抬高能缓解鼻塞。千万不要让2岁以下的宝宝直接睡在枕头上或将枕头垫在床垫下,这样很容易引起窒息或损伤颈椎。

  2.照顾好宝宝的饮食。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充足的水分能使鼻腔的分泌物稀薄一点,容易清洁。让宝宝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果汁。鸡汤可以减轻感冒的症状,不妨煲点鸡汤让宝宝喝上一点。尽量少吃奶制品,它可以增加黏液的分泌。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3.帮宝宝清理鼻涕。(1)在宝宝的外鼻孔中抹上一点凡士林油,往往能减轻鼻子的堵塞;(2)如果鼻涕黏稠,妈妈可以试着用吸鼻器或将医用棉球,捻成小棒状,沾出宝宝鼻子里的鼻涕;(3)如果鼻子堵塞已经造成了吃奶困难,妈妈可以在吃奶前15分钟帮宝宝用盐水滴鼻液滴鼻,过一会,用吸鼻器将鼻腔中的盐水和粘液吸出,宝宝的鼻子就通畅了。

  4.为宝宝做个蒸汽浴。带上宝宝一起去浴室,打开热水或淋浴,关上门,让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房子里待上15分钟,宝宝的鼻塞定会大大好转。浴后别忘了立即为宝宝换上干爽的衣服。如果让宝宝在稍热的水中玩上一会,也能减轻鼻塞的症状和降低体温。

  发热

  一、怎么判断宝宝发热了

  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正常体温参考值:口腔体温范围为36.7~37.7℃;腋窝温度范围为36.0~37.4℃;直肠温度范围为36.9~37.9℃。

  当然,在有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也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宝宝在傍晚时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二、如何正确给宝宝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为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的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厘米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热。

  三、怎样自行帮宝宝退热

  当宝宝体温达到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的退烧方法可使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的衣物解开,用温热(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按1:1比例70%的酒精兑自来水,或按1:2的比例75%酒精兑水,亦可用按1:4的比例二锅头酒兑水,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等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的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的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也不会太冷,较大宝宝可以使用。但是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宝宝使用,因为宝宝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咳嗽

  一、咳嗽的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症状:多为一声声刺激性咳嗽,好似咽喉瘙痒,无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宝宝嗜睡,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体温不超过38℃;精神差,食欲不振,出汗退热后,症状消失,咳嗽仍持续3~5日。

  止咳方法:上呼吸道感染时宝宝的鼻腔黏膜已发炎,如果再吸入干燥空气将会使鼻腔更为不适,并还会加重咳嗽。因此,要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挂湿毛巾、用水拖地板或在房间里放一盆清水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如果宝宝的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一周仍未见好转,应该尽快带宝宝看医生。

  2.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

  症状:支气管炎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有痰,有时剧烈咳嗽,一般在夜间咳嗽次数较多并发出咳喘声。咳嗽最厉害的时间是宝宝入睡后的两个小时,或凌晨6点左右。

  止咳方法:医院治疗,服用医生开具的宝宝止咳类药物,宝宝不能吃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否则会加剧夜间咳嗽。

  3.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症状:声音嘶哑,有脓痰,咳出的少,多数被咽下。较大的宝宝会诉咽喉疼痛,不会表述的宝宝常表现为烦躁、拒哺,咳嗽时发出“空、空”的声音。

  止咳方法: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可自行在家解决,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4.过敏性咳嗽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剧烈咳嗽,多呈阵发性发作,晨起较为明显,宝宝活动或哭闹时咳嗽加重,宝宝遇到冷空气时爱打喷嚏、咳嗽,但痰很少。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咳嗽时间长久,通常会持续3个月,以花粉季节较多。

止咳方法:注意平时尽量不要让宝宝感冒,医院向医生咨询。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宝宝,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

  5.吸入异物引发呛咳

  症状:如果宝宝先前并没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脸色不好,特别是较小的宝宝,有可能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将某种异物放进了嘴里,不小心误入咽喉或气管。

  止咳方法:吸入异物后父母要鼓励宝宝咳嗽,千万别用手在其嘴里乱抠,以防异物越抠越深,以致把气道完全堵死。如果没有咳出东西,宝宝反复咳嗽或气喘,说明异物已到达下呼吸道,医院及时取出异物。

  二、宝宝咳嗽时如何处理

  1.少喝温热饮料。多喝温热的饮料可使宝宝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最好让宝宝喝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给宝宝喝鲜果汁,果汁应选刺激性较小的苹果汁和梨汁等,不宜喝橙汁、西柚汁等柑橘类的果汁。

  2.水蒸气止咳法。如果宝宝咳嗽严重,可让宝宝吸入蒸汽;或者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帮助宝宝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3.热水袋敷背止咳法。热水袋中灌满40℃左右的热水,外面用薄毛巾包好,然后敷于宝宝背部靠近肺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症状尤为灵验。

  三、宝宝咳嗽时的饮食禁忌

  1.禁食寒凉食物。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此时如饮食仍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不论是宝宝还是成人,咳嗽多会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关。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体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就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

  2.禁食肥甘厚味食物。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宝宝尤其如此。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易咳出。对于哮喘的患儿,过食肥甘可致痰热互结,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难以痊愈。所以在咳嗽期间应吃一些清淡食物。

  3.禁食橘子。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宝宝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的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而一般的宝宝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因此,宝宝在咳嗽期间饮食要清淡,长期咳嗽不愈的患儿,可用梨加冰糖煮水饮用,它的效果是润肺止咳;也可用鲜百合煮粥,这对咳嗽日久、肺气已虚的宝宝效果甚好。对于脾虚疾多的患儿,平时可多食山药,或煮莲子粥、薏米粥及大枣粥等。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j/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