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吴承笃
文化是滋养精神的沃土,是干事创业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发展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代黄河流域的多元文化汇集成了今天的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在山东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源头性的意义,涵养了历史上山东人的精气神,为今天的山东迈开步子向前走提供了思想动力。把握山东发展的时代机遇,我们要讲好黄河故事、利用好黄河资源、传承和发扬好黄河文化精神,通过深耕黄河文化练内功、强筋骨,把黄河精神内化到现实实践中去。
黄河文化是包容性的文化,而且具有极强的内聚力。作为中国主体性的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影响制约了其他文化的发展生成,又不断吸收其他的优秀文化来充实丰富自己。从历史上看,黄河文化从产生于黄河流域的地域性文化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始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形成于三代之后的齐鲁文化就是当时黄河流域最先进的周文化和东夷文化融合的产物。以黄河为纽带,齐鲁大地上的诸多文化和而不同,齐地的“尊贤尚功”与鲁地的“尊尊而亲亲”形成了的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黄河文化不仅承担着粘合齐鲁的作用,而且在齐鲁文化中注入了开放包容的思想。受此影响,形成于齐文化的稷下学宫就开创了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黄河滚滚,不捐细流,黄河文化的精神品格对于当前山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黄河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应博采众长、多元共生,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吸收借鉴异地、异域先进文化资源,从不同的优秀文化中获得发展动力;继承黄河文化胸怀天下的格局,眼光不能限于一隅,应提升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进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总体布局中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发扬黄河文化的文化主体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坚守文化立场,充分发挥形象优势、地缘优势、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乘势而上推动山东的特色化发展。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且也磨练了华夏儿女的意志。自古以来,黄河就没有固定的河道和出海口,在中华民族的成长记忆中,黄河因多次泛滥和改道被计入了民族的苦难史,历史上的泛黄区总是能够让人联想起贫困、饥饿、灾难和战乱。《尚书·尧典》描写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以及《孟子·滕文公上》记载的“洪水横行,泛滥于天下”,都是黄河泛滥的生动说明。山东地处黄河下游,黄河两岸沉积了从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泥沙,虽然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也让滩区百姓饱尝水患之苦、民生之艰。洪水泛滥之时,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由于逃避水患散布在异乡的一个个“山东庄”就是关于黄河的苦难叙事。但是千百年来,山东人民从未在苦难面前低头,生活的艰辛激发出了不屈的斗志和拼搏的劲头,在治理水患、重建家园、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形成了山东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与黄河治理相关的治黄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等成为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关于黄河的苦难记忆永远写进了历史。但是,从关于黄河的记忆中萃取出的精神财富却不能遗忘,支撑着山东人为追求美好生活不畏艰辛、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应永远传承下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最近一个时期中国的重点工作,对于推动绿色转型做出了部署。历史上的黄河由于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植被稀疏、河道淤积等问题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今天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黄河从生态的角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历史阶段,黄河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发展的蓝图中。我们应重新解读黄河这部大书,让黄河文化成为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同时,应挖掘拓展黄河文化的生态内涵。黄河文化不仅是生态观念培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生态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国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赋予了山东更多的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黄河进行开发治理的过程中,应以保护为前提,在水资源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及黄河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抓稳落实,守好生态环境的红线。并且以黄河生态保护为契机,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让生态观念深入人心,让青山绿水常在。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