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让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炎热。虽然下过几场大雨,但并没有让人觉得凉爽,反而是越发的闷热起来,关于这一点,相信南方的朋友深有体会。每逢雨季,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就会积蓄了很多水,这些水洼让人非常反感,倒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水洼却是他们非常欢喜的,因为里面总是有许多小鱼苗。
孩子们常常在水洼里抓鱼,将这些小鱼苗带回家里去养着,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下雨天的这些水洼里都会有鱼呢,这些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种现象,老祖宗们总结了一个俗语,叫做“水过百天自生鱼”,意思就是无论是哪里的水,过了一百天左右的时间,里面都会有鱼出现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祖宗却用领一句俗语,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
从老祖宗的这句话里,我们能够看出鱼籽的生命力很强,甚至是比草籽还要强上许多。按照老祖宗的这种说法,就发现水洼里出现鱼苗也就不足为奇了。当鱼籽被河水冲到岸上也好,或者说之前的水池干涸也罢,但是鱼籽因此被埋藏在土里,仅仅依靠土壤里少有的水分生活,而且可以存活着那么久的时间,这确实令我们大开眼界。
等到遇上下雨天的时候,突然内的水分就会变得越来越多,随着水分的增加,鱼籽也开始孵化成型,最红就变成我们看到的那些小鱼苗。鱼籽除了被河水冲上岸,还有另外一种迁徙方式,那就是“空乘”。
当小鸟在水边喝水或者捕鱼的时候,这些鱼籽就会粘在鸟儿的身上,我们都知道小鸟喜欢到处飞,所以鱼籽也就散落得到处都是。这种事情听起来是比较荒谬的,但是仔细想一想却也正常的很。即便是鱼籽粘在鸟儿身上,每逢遇到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也会将这些鱼籽冲刷下来,鱼籽被冲到水洼之中以后,随着汲取的水分越来越多,它们就成了鱼苗。
俗语“水过百天鱼自生”,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不过,这个“百天”并不是说就非得一百天,只要是到了合适鱼籽生产的环境,就算不用一百天也是可以的。不过下雨天导致的水洼很小,自然是见不到什么大鱼了。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俗语的解释,各位读者如果有其他的理解的话,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积极留言,与作者进行讨论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