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40米水下的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做到不漏水的?看完明白了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内地的桥隧工程,为保证桥体稳固性,部分路段的建设直接深入海底,改为海底隧道建设,在海洋中修建海底隧道,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国不仅做到了,还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因为建筑规模庞大,还被英国评为世界七大奇迹。
而深埋40米水下的港珠澳大桥,也是全球最深的公路沉管隧道,它是怎样做到不漏水的?看完明白了,原来,港珠澳大桥隧道的建设并不是在海底还修建,而是在地面建造了33根混凝土沉管,每一根沉管隧道的重量都有8万吨。
再将其沉入当松软的海底泥沙后,就能直接避免与海水接触,所以,根本不存在海水冲刷以及腐蚀的问题,而且,建设沉管使用的混凝土都是特制的,这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耐久性更强。
为保证沉管之间紧密相连,隧道总共使用到了多个水下接口,工程师采用“半钢性”理念,使得沉管的受力达到更高,借用水力压接,抽走沉管内部的水,又用到强力胶风封住拼接,防止海水侵入。
最后,还会有专业的工程人员定期进行检修,保证隧道的绝对安全,即便是漏水发生也不用担心,因为隧道路段每隔米就有一个逃生出口,对此,小伙伴们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