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精神疾病,按时复诊是痊愈的关键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因此造成不少人误认为此病不能治愈,引起了恐慌。针对患者及一部分人存在的误区,今天让心理精神科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解分析。

心理精神科专家指出:对于心理或精神障碍,定期复诊请医生评估疗效,调节药物,全程指导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患者是否能痊愈,将来是否容易复发,可惜很多患者往往在就诊一次后不再复诊,无形中错过了痊愈的机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患者往往基于某些考虑不再复诊,放弃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反复。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原因和误区如下:

常见误区一:吃药对大脑有刺激,长期吃药能把人吃傻。

真相:药物不会刺激大脑,不会让人变傻,恰恰相反,长期的抑郁、焦虑或强迫可以直接引起认知功能的降低,大脑海马体积的缩小,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对大脑是有“刺激”的,药物可改善、逆转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

常见误区二:我吃了几天药,感觉症状加重了,看来我得的不是这种病,医生诊断错了。

真相:尤其对于焦虑的患者,服药初期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是正常的,比如心悸,震颤,惊恐的感觉变得更加突出,一般缓慢加量可避免这类反应出现,药物一般见效需要二周,等到两周后往往效果出现,而加重焦虑的副作用会消失。

常见误区三:我吃了几天药,但感觉很不舒服,恶心,头晕,还是不吃了,吃药行不通。

真相:个别抗抑郁药服用初期会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头痛,心悸,震颤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会在一到二周内减轻乃至消失。如副作用显著无法忍受,可相对医生建议的药量再进一步减半或减到四分之一,缓慢逐渐加量,一般都可规避明显的副作用。只要逐渐加量,几乎没有人吃不了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

常见误区四:吃药就好,不吃就犯,药有依赖性,不能靠药,要靠自己。

真相:常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都是没有依赖性的,不会“上瘾”。痊愈后足量维持治疗可以预防复发,维持的时间因病情而异,有的需要3个月,6个月,有的需要12个月,24个月,达到疗程后方可逐渐减药停药,到了疗程后再停药就不容易再犯了。只有安定类药物长期服用存在依赖性,由于能快速缓解焦虑,患者容易心理上依赖这些药,所以我很少开,此类药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地西泮等,可用于治疗初期快速缓解焦虑症状,由于有成瘾倾向,不推荐用一个月以上。“靠自己”听起来容易,其实对抑郁患者来说做起来难,抑郁的患者很难自救,就像掉在井底,自己爬不上来,而抗抑郁药就像放在井里的绳子,会帮助患者爬出来。

常见误区五:我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已经好了,没有必要再治疗了,医院。

真相:所有的心理精神障碍都可能复发,但维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无论对于抑郁,焦虑,强迫或是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必须经过维持治疗才能防止复发,刚刚好转就停药往往很快症状就会再次出现。

常见误区六:西药都是伤肝肾的。

真相:据专家表示,心理精神专业的几乎所有药物都没有伤肝肾的作用。西药伤肝肾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很大程度是由于这些年电视广告的灌输,一些卖中药或保健品的广告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无根据无底线地毁谤西药,这都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最终损害的就是老百姓的利益。人们花了很多钱去买这些产品,最终钱花了很多,病不但没有好,而且耽误了应有的治疗。类似降压药,降血脂药,降糖药在医生的指导下都是可以长期服用的,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也是一样。对于一些敏感人群,某些抗抑郁抗焦虑的药引起一过性的肝功异常是有可能,但停药减药后是可以恢复的。而某些中药,由于含有重金属成分,是明确对肾脏有直接毒性的,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常见误区七:西药不去根。

真相:前面说过,维持治疗,可以预防复发,把复发几率降到最低,虽然很多人不再复发,但也总会有人复发。但中药,据部分临床数据显示,也许对轻度的抑郁焦虑是有效的,但对很多心理精神疾病并无显著效果,更不要提“去根”了。中药去根西药不去根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

常见误区八:我感觉好多了,医院了。

真相:“好多了”往往并不意味着痊愈,部分缓解的状态不等于痊愈,定期复诊,医生的目的是







































鐧界櫆椋庨偅瀹跺尰闄㈡不鐤楀ソ
鍝堝皵婊ㄦ渶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cj/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