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日,我无比忐忑焦灼,因为12月底进行的考试马上就要出成绩了。对于这次的结果其实完全不抱什么希望,都已经做好了另谋他路的准备——主要是对占分的西医综合有些担忧。一年前决定报名复旦上医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听说它全是选择题,且考的很常规,由于去年是复旦自主命题的第一年,我心想仅仅第二年题目变动应该不会太大,直到我看到卷子,一道又一道闻所未闻的题目看得我都傻了,到最后我在考场上哈哈大笑--这真的是在逗我玩吧,做完后数了数,道题里,真正确定的不到道题,能不能上都很悬,而去年复旦的线是。晚上8点,通过复旦的同学在复旦内网提前查到了成绩:政治63,英语84,西医综合,总分。我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年多的殚精竭虑,自我怀疑终于没有白费。最后知道自己专业第二名时,回想到自己对于分数的担忧觉得有点可笑,其实复习得足够好,题目出得再难又怎么样呢?
如今离复试结束也过了两个月,对于考研时光的记忆难免有些模糊,但想到自己考研的一路上,同学,师姐师兄,学长学姐的鼎力相助,以及网上的各路大神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也觉得我还是得做点什么,来让即将或者已经踏上考研征程的朋友们少走一些弯路,以及多获得一点勇气。
(对于更多的问题可以联系微博
Goiters)一
英语学习
内容:
完形:10分,20道选词填空题,一题0.5分
阅读:40分,4篇文章,每篇5问,一问2分
新题型:10分,可能是排序,可能是选标题,可能是段落匹配,5个选择题,2分一个
翻译题:10分,从一段话中选取5个句子,英译中
小作文:10分,可能是写信(最多),可能是告示或者是通知
大作文:20分,一般是看图说话。
虽然英语84考得还不错,但是要问我复习经验,我还真没法回答,因为我是从12月开始复习的(请不要打我)。但是本人有四年的考研英语教学经验,对考研英语真题颇有研究。所以想给大家一些英语复习的忠告。
1.单词是要背,但是更多的要从文章里学单词。
背单词是很轻松的,一个单词,紧接着一个释义,配上一些有趣的记法和例句,很容易让人爱上,看文章却很让人头疼。背单词的确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它仅仅是为了读文章而做准备。而更多的东西,应该从文章本身去汲取,只有在文章里的单词才是有活的,才是灵魂的,只有在文章中学单词,你才知道这个单词真正的意思,而不是很多人所抱怨的“为什么我背了那么多单词,可文章还是读不懂。”
为什么背了单词,文章还是读不懂呢?除了语法理解不了外,还有以下原因。
1).单词常常是多义的,你记得牢牢的意思,往往考研不会考。譬如review这个词,我教过的学生里,80%都只记得它是“复习”的意思,复习的意思并没有错,但是在19年的考研中出过的28次review,没有一次是“复习”的意思,而基本是“审查;评价”的意思,比如artreview艺术评论,peerreview同行审查。再比如justice,我们都知道它是“正义;公正”但是在19年28次出现的justice中,25次都不是公正的意思,而是“大法官(最高法院的法官)”的意思。
2).简单的词你不屑于背,但考一个你就不会。
rule,这个词你会去背吗?我才没人会背,很多词汇书上估计也不会收录,但是rule,在考研中出现的32次里,11次都是rule做动词,裁决的意思,还有一次是ruleout排除。fashion,连谢娜都天天说的词,谁会去背的,然而年的考研就来了一句Arizonahadattemptedtofashionstatepoliciesthatranparalleltotheexistingfederalones.原来fashion还有动词“制造”的意思。screen,我们都知道是“屏幕”,然而年第四篇阅读文章里的一个选项,A.ScienceJoinsPushtoScreenStatisticsinPapers,这个选项正是正确答案,而很多人没做出来的原因即无法理解screen到底是什么意思,而screen做动词“筛查”其实是一个常见的用法,比如四级文章多次考过cancerscreening,筛查癌症。而很多人不去看文章,必然也就不知道这些简单词的其他意思。
3).单词变成词组,你就不知道了。
年考研的一个翻译句子。Torealizehowgreatwasthedramaticactivity,wemustrememberfurtherthathostsofplayshavebeenlost,andthatprobablythereisnoauthorofnotewhoseentireworkhassurvived.其实说句气人的话,我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就乐了,因为我知道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hostsof和ofnote该怎么翻译,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是个词组。我们都知道host是主持人,东道主,宿主的意思,note是笔记的意思,于是很多人把hostsofplays翻译成了戏剧的主持人。把authorofnote翻译成了笔记的作者。而启示hostsof/ahostof的意思是大量的,而sthofnote翻译成“有名的,重要的”所以这里应该翻译成“许多戏剧”以及“著名/重要作家”。同样的还有body这个词,我们都知道这是身体,还有尸体,于是有一年的考研说“toretainabodyofreaders”不少人理解为了保留读者的身体,甚至是读者的尸体,其实abodyof也是大量的,这里翻译成大量的读者。而词组的积累,只能在于多读文章。
因此建议大家,在背完一轮单词之后,马上着手开始读文章,从文章中积累单词。而其实最扎实的方法就是把真题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这样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被积累到,这样你学到的就不再是毫无生命力的单词,而是各种词组,各种搭配,词汇使用的语境也会了然于心。很多人会说,真题文章要留着给来最后练习用,不能去翻译。是有这个道理,但是我觉得留近五年的去练习就够了,其实说白了做不出阅读难道真的是因为技巧不够嘛?说白了还是因为不认识单词,真正把一篇文章读懂还需要任何技巧吗?当然,我不是否定阅读技巧,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根本问题。真正把英语提高才是王道,而不是学了几个技巧就想着蒙混过关,许多人英语突飞猛进也就是在考研这一年。
2.不是所有单词都要背,不是所有单词都要会写
在教书的过程中,最痛心的就是有人只剩一个月了,还在疯狂的记champagne香槟的拼写。你自己想想,记住champagne这个词到底有什么意义?不仅考研从来没考过,而且写作也不可能用到。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考研大纲词汇,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考研大纲里有很多很生僻的词,比如reptile,爬行动物,piston,活塞,lubricate,使润滑,lieuftenant陆军中尉,海军上尉,我真的不知道记住这些词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词几乎从来没考过,也很冷僻。而考研中反而会常常出现大纲里没有的词,据统计每年考研词汇的超纲率达18%,也就是个词,有个词都超纲了。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多从文章中学单词。而且各位如果要背单词,不常用的单词可以看看(这个应该大家自己也可以判断),但是更多的经历应该花在考研的核心词上!(比如很多单词软件上都有这个核心词的选项)。
而且,所有的单词我们都要学会怎么拼写吗?其实也不用。需要拼写的词,一般是写作中会用到的,但是写作中其实很少会用到比较难的词,因此,大多数考研词汇其实只需要做到看到并能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就足够了。而单词的记忆,不在于花在一个单词上的时间,很多人喜欢抄写单词,把一个单词抄满一版,其实你去想想,当你抄到第三遍的时候,你的脑子还有在运转吗?其实抄一遍抄遍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而背单词,其实就是在于重复,而不是一次盯着一个词狂看狂背,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也会不认识它。因此,千万不要想着一次就把单词记住,而是要每隔几天就重复一遍,直到你看的想吐。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用用单词软件,很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设置背单词的频率,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或者自己制作单词卡,随身携带。总之要多运用自己零散的时间。
3.写作一定要狂写。
我从12月开始复习,复习的唯一内容就是写作。我也建议,英语再好的人,都必须要复习写作!因为考研作文有固定的套路,阅卷人也有固定的偏好,因此我们只能虔诚的学习。刚开始写英语小作文的时候(即信件等),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提笔,不知道该如何开头,那么我们就很需要一本写作范文书了,这里比较推荐王江涛的写作书,拯救了我不知道怎么开头的痛苦。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决定如何运用写作书,比如英语差一点的,可以先尝试着背诵,默写他的范文,而基础好一点的可以尝试改写他的文章,尝试运用更好的词,而我的方法是,把他写的好的地方记下来,然后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写作占了30分,其实也是最好得分的一个项目,因此在最后的阶段,无论是10月还是12月都可以开始疯狂写作了。写作本身不是目的,越写越好才是目的,因此有很多人会说写作的时候不要查词典,我的建议是还是遇到不会表达的就多去查查辞典,不会一个就学一个,或者是在写作完之后再去改写自己的作文,不断打磨,这才是王道。如果自己没有更改的能力,你也可以去淘宝上找人帮你批改。
在最后几个星期的时候,可以去淘宝上买考试的答题纸(政治也是),找一找在上面写作的感觉,也看看自己是否会超出格子,或者是写的不够。提醒各位一定要把字写工整!越工整越好!可以买一本考研写作字帖,变学写作文边练字。
这是我当时练习的写作,把觉得写的好的词汇都标红,怕自己遗忘。
4.关于答题顺序
我的建议是:阅读-写作-翻译-完形-新题型。
很多人说一上来就写作,但是我认为阅读会增加你的语感,很多单词也会给予你不少灵感,可以一发卷子先看写作题,然后在阅读的时候想一想思路。比如今年的作文题与选课有关,而阅读题中又恰巧出现了curriculum课程这个词,所以就可以运用到写作里。后面三项其实顺序随便,翻译这种主观题还是最好先写,毕竟选择题没时间了还可以随便蒙,主观题可不行。而有的人说反正完形很难,所以最后随便选,其实不然,完形不比曾经,现在已经变得很简单了,所以不做是非常浪费的。而新题型今年可谓是难倒了一大片人,而且新题型今年是排序,所以一错就会错很多,不少人都错了8分左右,所以我推荐最后再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二
政治学习
内容:
单选题:16分
多选题34分
简答题50分,5题,一题10分
鄙人不才,政治觉悟不够,只考了63分。因此也没什么脸来介绍政治经验(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政治分数与报考学校所在地有很大关系,比如据我观察,报考上海的考生很少有上70分的),但是还是有很多教训想与大家分享。
1.跟一个好的老师。
之所以说这是教训,是因为我开始跟的老师实在是有点…大名我就不说了总之是S姓老师,听人安利听了他的课,他的课的特点就是很幽默,很有感染力,让人很愿意听下去,现在他讲的段子我还记忆犹新,每天自习室里我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是听了一个月他的课,我发现我都不知道政治到底在学什么。因为他讲课的特点就是...划记书…疯狂地划记一大段一大段的话,然后你要不知道就说你没看。当看到别人的政治都在突飞猛进,而我却停滞不前的时候,又眼看到了十一国庆节,我毅然决定,换个老师。于是我就找到了徐涛老师。徐涛是政治经济学的博士,直到听他讲课,我才终于明白考研到底再学什么,虽然没有大段的搞笑段子,但是徐老师讲课同样生动,非常好理解,那些政治里的难点终于被他讲明白了。我真的后悔没有早点遇到他。因此我推荐同学们一开始就听他的视频。另外,听说腿姐陆寓丰的课也不错,奈何我找不到她的资源(怎么说的好像在找那啥一样哈哈哈),看了她发在微博上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大家也可以尝试跟她。
2.九月开始足够了。
政治学习真的不需要花太多工夫,我更多是把它看成是学习的调剂,学西综学累了,就学学政治,轻松又愉悦。我九月份每天都花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学政治,十月份开始多一点时间,而十二月的时间一半都应该被花在政治上,在临考前一周,别想了80%都背政治吧。因为肖秀荣四套卷临考前两周才出版,而那套卷子应该没有人敢不背。所以政治复习不宜过早,更何况今年政治大纲改版。但是史纲和马原的课还是无聊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毕竟就跟讲故事一样。
3.重视0题
我不太推荐肖秀荣精讲精练,因为内容实在太多了!徐涛的小黄书不错,腿姐的红宝书据说也不错。但是肖老的0题可都是经典,不要觉得题老了,今年就出了好几道老题。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好好做0题,所以各位一定要认真!把错题标记出来反复看。
三
三.西医综合学习
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西医综合也是。毛主席告诉我们,抗日战争分成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那么我将从三个阶段对西医综合的复习进行介绍。
西医综合:一门占分的科目,是医学考研里的重中之重,大多数人的成败都取决于这门课。
复旦上医的学硕自主命题一共有四个科目:生理(20%)、生化(20%)、内科学(35%)、外科学(25%)。
道选择题,一道题2分,其中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在年的考研中单选多选均为5个选项(少部分题是4个选项)(在年的考研中,所有题目均为4个选项)。
题目难度:偏难(年的题目偏简单),但几乎没有病例分析题。
参考书籍:人卫版教材。复旦自主命题只有两年的历史,且没有真题流出,但题型和内容与专硕统考一致,故复习可与专硕类似,但不建议看贺银成的书。(笔者全程都没看贺银成)
学硕命题的特点就是波动性极大,两年的题目从难道到风格都称得上是云泥之别。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复习到最细致,才能承担得起无数的变数。
战略防御:
内容:生理+生化的第一轮。
时间:1月-6月
主要策略:看视频,看课本,做真题。
生理和生化在复旦学硕自命题中占到了40%的比重,所以极为重要。不像内外科是刚学的课程,生理生化的学习过于久远,因此难免生疏,而对于本学渣来说,生理和生化的书都是崭新的,等于说重新学一门新课的感觉。面对一本崭新的书,难免不知从何下手,更何况如果生硬地逐字去读更是不知所云、晕头转向。那么该如何学习这两门课呢。
先说生理:这时就不得不提到考研生理届的扛把子——刘忠宝同志。如果没有刘忠宝老师,我可能真的没有勇气开始学习生理学。刘老师的讲课风格融会贯通,由点及面。听他讲生理学的绪论,他可以把一整本书的内容都给串一遍。开始完全没有基础的时候听却是有点费力,但是当我稍微有一点知识结构之后,可以真的体会到醍醐灌顶是什么滋味。比如,我一直难以理解,吸气时肺里的血液到底是增多还是减少,而刘忠宝一句话就让我记住:你吸进去了气,就一定吸进去了血,不然A/Q比值怎么恒定呢。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看书之前,先把刘忠宝的视频看一遍,这时必然会遗留很多听不懂的东西,这时你再带着你的困惑,去书上逐字逐句的把书吃透,这样看书也不再显得乏味而听视频也不再那么单薄
。在听完课和看完书之后,就可以用考研真题或者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这里可以用到医学的真题软件——医考帮,里面题目自带讲解和书本上的原文重现,而最亮眼的就是评论区了。在里面有各路大神想出的千奇百怪的记法和插科打诨,也不失为枯燥考研路上的一种慰藉。比如我们知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是“费城染色体”,即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的易位。那么如何记住9和22呢,有大神就在评论区说:费城染色体的费有9划,而染色体三个字加起来有22划….(当时一直在惊叹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无聊的人)。又比如病理里面纤维素样变性的几种病可以总结成“高风亮节”,恶性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新月(亮)体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动脉炎,这样的口诀虽然无助理解,但确实非常生动又好记。
还要真心安利一本生理学瑰宝级的练习册——朱大年生理学习题集。别看这本书是4年出版的,可,年还有不少的专硕的真题来源于此,可以说是默认的题库之一,而如果你要考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学硕,那就必须买这本书,因为年的全部生理学部分的题目,都是这本书里的原题,所以这本书无论是考专硕学硕,无论是考哪个学校都可以买这本书,这里面的题目也相当经典,对于理解更是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这本书已经绝版,市面上无法买到原版书,只能去淘宝买复印版。当然可能即使当你看完视频,看完书,做完题目,看完讲解之后,还是有很多东西都无法理解。生理这本书就是这样,有些内容一定要反复看反复看,才能忽然悟出点门道来,比如细胞电生理和心电生理那一块,我足足把生理书看到第四遍才终于完全弄懂,之前一直都是迷迷糊糊,或者懂了又忘--一定要相信书读百遍,奇异自现的道理。这是战略防御阶段的生理学复习,先熟悉一遍书本,把笔记做好,把真题熟悉,把难点理解,为后面的战略相持做准备。
再说生化:说到生化,又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姓刘的老师,也是考研生化届的扛把子兼我湘雅的学长——刘不言同志。如果说生理学学起来比较艰涩难懂,那么生化在理解上会好很多,而更多的困难来自于记忆。而说到记忆,就没人可以挑战刘不言老师的记忆小口诀。比如讨论脂蛋白的运转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问题时的口诀:基地(极低密度脂蛋白)内(内源性)部油(甘油三脂)水足,乳(乳糜微粒)腺外(外源性)科只顾捞,刘大娘(LDL)内(内源性)心很单纯(胆固醇)…你看考研过去五个月我都记得清楚。生化的建议也是一样,先看视频,再看书,再做题,而生化多了一个复习要点,即一定要自己画代谢图,并把几种代谢途径交叉的地方都自己画出来。自己画了一遍才算真正记住,比如琥珀酰CoA在多个代谢里都出现过,那么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它在每个代谢里的途径都找出来一起总结。生化的推荐书籍:人卫版第八版生化配套的习题册,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真题都来自于这本书,这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查漏补缺的册子,没有贺银成的同步练习那么偏门,每道题都很经典。至于复旦上医学硕卷子,由于今年的生化题相当难,比如一道题问以下哪种试剂可以解开二硫键...还有三道英文生化题,相当恐怖,而出三大代谢的题目很少,反而后面的分子生物学很多,但由于学硕的命题风格之一就是无法预测,所以还是推荐同学们每一章都要认真复习。
战略相持:
时间:8月-10月。
内容:内科外科的第一轮+四门课的第二轮。
主要策略:抄抄抄!
可以发现7月份被我忽略了,那是因为那一个月我在扎扎实实地实习。对于实习,我的建议是,还是要踏实地轮转一下,然后之后完全翘掉(如果可以的话),而不要又实习一下又学习这样间断地交替,很耽误时间且低效。8月开始,我开始啃一本老大难的书也就是《内科学》,内科学知识虽然庞杂,但是考研仍然会细化到书上的每一个字,因此绝不能含糊,同样的道理,我也是采取的看视频,看书,做题三部曲进行复习。而说到内科学的视频,就不得不提内科学的王牌——隋准老师。看隋准视频的最大感触就是相见恨晚,因为隋准老师讲的非常详细,而导致内容非常多,要听完几乎不太可能,因此建议可以尽早观看。医院肾内科的副教授,知识体系非常全面,讲解非常透彻,临床经验很丰富,语言也相当风趣,总之看他的课颇有种追剧的快乐。当然刘忠宝老师也有内科学的视频,但是更加概括,也颇有高屋建瓴的气势。
内科学的推荐书目呢,对于复旦的学硕考研来说,可以去枫林校区旁边的打印店买一本《内科学练习题》(这本书除了医学院旁边的打印店外,我并不知道还可以在哪里购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细,很多题目都是书的角落里很不起眼的地方,对于查漏补缺很有帮助,但是考试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有多少原题,所以不买也没关系。学硕的内科学部分难度中等,但也不乏偏门的题目——比如出到一道题问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标准,让我记忆犹新....但是好在没有病例分析题(即专硕统考卷子中的串联的病例分析题,一错就错好几分的那种)。但是要注意,卷子里诊断学占了不少分,而且内容偏难(比如问到了心电图的走纸速度和尿三杯实验),但是愚钝的我因为看到去年的卷子诊断学没怎么出题也就没怎么看诊断,还是有点后悔。但是话说回来,诊断的内容实在是过于多且杂,占分又没有那么高,所以总的来说如果实在没时间就可以只看看心肺体查那里。诊断学如果要看视频的话,目前我只知道隋准老师有诊断的视频,也讲的很好。
《外科学》也是一门难啃的骨头。但是由于大四下学期刚学完,且学的也还算认真,所以整个考研的过程中也没花太大的功夫。但是外科学习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好好看外科学总论。因为年,也就是复旦学硕命题的第一年的外科学总论总共就出了一两道题,其中一到还是“手术中手套破损应不应该继续做手术”于是我心想应该今年也不会太考外总,故只是简单的听了两遍视频便没怎么复习。哪想到学硕有这般尿性,乳甲胃肠加起来没出几道题,倒是外总的题目占了半壁江山,打的我措手不及,关键是都是些偏门的题,移植的题目就出了好几道,问哪种移植需要全程血供,胰腺移植的具体要求......好不容易涉及到胃肠的题也是问的很详细的解剖知识...所以外科呢,还是建议各位多看看外科学总论,以及分论的解剖生理该要部分。视频的话,当然是推荐小帅哥徐琦老师。徐琦的课讲的很清楚,很细致,举例也很生动,课件也做的好。书目推荐:对于学硕,往届有人推荐张延龄教授主编的“外科学多选题”,说有原题,但是这本书实在是太古老了,我根本没有想去做的欲望,所以想买的同学也可以试试,反正我做了几页就作罢了。
在按上述方法看完四本书(内科外科生理生化)之后(大概九月初),就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学习。而整个九月份我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抄书。抄书也是我初中学习英语的方法--把整本语法书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在抄写的过程中,很多之前一直不明白的东西忽然一下就特别清澈了。比如2型糖尿病的定义: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之前看书的时候一直没明白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当自己抄写下来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但是,要注意,抄书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归纳,不然就跟单纯的看书没有任何区别,而且一定要注意,在要点都被囊括的情况下,抄的内容一定要越少越好,抄的越精炼,就代表这当中注入的你的思考越多。不要看多页的内科书不可能抄完,我用18天的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把内科学抄完了,而生理学用了10天,生化8天。内科学一共抄了页,生理学页,生化80页。注意我是没有抄写外科学的,因为外科学的知识过于零散,每章之间差不多都是独立的内容,而且记忆的成分大于理解,所以外科学我还是以做题,看书,看视频为主。
战略反攻:
时间:10-12月
内容:做各种题+把抄的笔记简化。
主要策略:通过做题寻找漏洞,然后把难点彻底攻破!
题库:
贺银成的同步练习:非常变态的一本题木,全是偏题难题,基本上做一个错一个,但是做起来也很爽,因为老贺真的知道你哪里最容易错,哪里最容易弄混,所以查漏补缺的功效还是很牛逼的,况且讲解又很详细,值得推荐。
北医紫皮书:题很多很多,有不少错误,且很多题跟真题一样,而且没有讲解....所以做不做随缘吧。
北医绿皮书:这本书还是出的挺好的,是以套题的方式,一共十套卷子,避免了长期只看一科的枯燥感,而且也有讲解,但是题目还是偏简单一点,导致我后期做这个卷子平均都是,左右。
贺银成模拟卷:这套题的风格跟他的同步练习很相似,也是很偏很难,我平均成绩,左右。
很多人做题的方式是刷题,就是一口气做下去,会的就选,不会就蒙,这是很错误的行为,做题的意义是加强记忆,而不是做题本身,因此,我做题的时候,前期对着书本看,不会的地方就在书上画记,并在题目上做笔记。后期就对着我自己抄写的笔记看,笔记上没有的就用红笔补充上去,笔记上有的就再画记一遍,如果实在是弄不懂再去书上认真看,这样才能把做过的题目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我的一个理念就是,复习的资料一定是越到后面越少。你想想我们不可能到12月了还捧着四本砖头般的书看吧。而我抄的笔记加起来有张A4纸,看起来也非常令人生畏,所以我决定,把这页继续精简,变成了页的重难点笔记,而那些我确信我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就不再写在笔记上,而那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心内科,比如心电生理,细胞生理,就又被我反复地抄写。而被我落下的外科学呢,我则是把错题抄成了一张纸,作为外科的复习资料,到最后我的复习资料只剩下30张A4纸,被我称为——打死也记不住的内容。而到最后的几天,我就反复抱着这几张纸看,而那些砖头书早就被我抛在脑后。
这就是西医综合的持久战。与抗日战争一样,显然我反攻成功了。今年的西综线是分,而我高出了34分,已经感动相当满足了。
四
确定学校
最后讲讲学校选择。
建议:由于学硕是各校自主命题,所以应尽早决定。看学校+看专业+看难度。
我是如何确定要报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呢。其实一开始,上海的学校是被我排除在外的。因为听大家说,上海只重视学硕,专硕必须要定向培养之类的。而学硕又被大家口口相传,被认为非常不划算,只有被调剂才会去之类的。再加上学硕每个学校考试的范围都不一样,听说有些学校根本不考内外科,那我这一年认认真真学的东西岂不白费了。因此,只要跟学硕沾边的事情我就没有考虑过。直到我听说复旦的学硕命题与专硕一致,且还少一门病理,题目据说还挺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而且又了解到学硕其实给之后不想当医生而又想继续读研的人提供了一条路--不用疯狂轮转三年,而是潜心做研究,读论文,学知识,这对于之后有点不太想从事临床工作的我有了些诱惑。而若医院工医院工作就更应该读学硕,因为上海的生存法则就是以科研论英雄,你临床技能强其实远比不上你科研成果多更有吸引力。学硕无非是多了三年的临床,对于不想从事临床工作的人,这三年其实不存在,对于想从事临床的人,医院必须付出的代价,更何况人家复旦和上交的本科生大多数都是选择的学硕,他们肯定也不傻。而我一直以来对肿瘤学特别感兴趣,医院那么牛逼之后,选择复旦就更加顺理成章了。这是从学术上的角度考虑。而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复旦身处上海,除了科研平台牛逼,学术氛围浓厚之外,这座城市的魅力也纳入了我的考量里。本来本科就想去上海读书,奈何分数不够,因此考研去上海也算是曲线救国了。而且仔细想想,考研去复旦可比高考去复旦容易几百倍吧,你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和那些高考牛逼的大神们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这么划算的事情干嘛不做呢?而其实无论考哪里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那么为何不挑战更高层次的学校呢?而且,复旦今年的新政策是如果单科低于线5分以内,但是总分高出分数线20分,也可以录取!!!给了政治英语考砸的同学充足的机会。可谓是相当保险了。
因此,复旦上医的目标就这么定下来了。
五
联系导师及复试建议
关于联系导师:
1.尽早联系:很多人会说出了成绩以后再联系,那么我可以说说我的故事。我在10月初联系了导师之后,科室管招生的老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现在有两个人联系了我们科,我们科正好有两个名额,所以决定就是你们俩了,我当时听了之后有点欣慰,又有点后怕,因为我要是真的等到成绩出来后去联系,那被定下来的就不是我了。所以,老师跟我说,后来又有一个人想要来我们科室,而老师只好对他说,最好不要。
2.多问科教科:复旦不像上交,复旦不公布导师联系方式,但是科教科的老师很清楚的知道哪个老师招生,哪个老师已经招到了学生,所以一定要多去麻烦一下她们,虽然问多了可能有点不耐烦,但是你要想,他怎么知道你是谁呢哈哈哈哈。
3.一定要打听清楚:今年就遇到一起悲剧,某同学分数极高,但因为报考的导师已经招到了保研的学生,而被迫调剂。其实这样并不值得同情,考研也是信息战,如果报考前都不去打听打听导师招没招到学生,那分数考的再高有什么意义呢?而至于怎么打听,那就可以动用你能找到的所有资源了。譬如我高三的同桌就在复旦念本科,自然可以打听到不少消息。各位也可以多找找学长学姐帮忙。
4.联系导师不用拘泥于形式:比如我,就是微博联系的导师,当然是看他玩微博玩的多,并且我实在找不到他的邮箱了。而各位也不一定要通过邮件联系,当然有邮件最好。我们一定要记住:考研是双向互惠的事情,你想读书,导师也想招学生,很多导师招不到学生都很痛苦的,所以不用卑躬屈膝的觉得好像是在求他收留你一样,你如果优秀的话,他也很想要你的。
关于复试:其实联系好导师以后,通过复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医院的复试大多是本院进行,分为笔试和面试,但是据我所知,笔试几乎不会改(医院改了笔试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参考资料是复旦编的《肿瘤学概论》。而面试,如果联系好了的话,也就是走个过场(比如有的学校把面试题目.答案都告诉了.....)没联系好的话,还是要多多准备跟报考专业有关的知识,以及英语的自我介绍就ok了。
复试笔试真题回忆:
首先是一篇文献的翻译,英译中,很长很长,关于细胞自噬和肿瘤干细胞的。
简答题:1.简述肿瘤治疗的方式及其适应症。
名词解释:1.肿瘤干细胞
2.肿瘤微环境
3.TAM
4.细胞自噬
5.循环肿瘤细胞
六
写在最后的话
一年前的我,作为一个前三年都没怎么搞过学习,医学知识可能还比不上土木专业的学渣,可能都无法把自己和复旦联系在一起,但是我还是做到了。请记住,如何抹掉过去的黑历史呢?只有当你做了一件成功的事,那么你过去一切的不堪,都只会成为你传奇的一部分。
每当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觉得赶不上别人的时候,我都会跟自己说这样一句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但未来,仍是我们的礼物。
每当我信念动摇,想要松懈,我也会告诉自己:只要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祝大家考上理想的学校,以及,欢迎大家报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Goiter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