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应急抢修抢建技术规范,整理道路水毁应急抢修抢建与防治内容如下:
一、水毁路段应急抢修抢建方法
当沿河路段河道内洪水流量小且流速低时,可采用抛石填塞等方法迅速抢通道路。
若河道内洪水流量大,水流湍急,则应考虑架设钢桥或植入钢管桩并加铺钢板等方法,以确保道路尽快恢复通行。
二、道路水毁防治原则
山区河流,地形地质多变,水情复杂。要区别具体河段的河势演化特征和水流特点,经过调查、计算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工程设计,切忌盲目套用已有工程设计、盲目加大工程尺寸的办法或单凭经验办事的做法,以免陷入重复水毁的困扰。
道路水毁防治应遵循“顺势、挫锋、调向、稳流”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
1、顺应洪水流势,确保通畅泄洪。
2、利用防护工程逐渐消耗洪水动能,有效改变冲刷水流方向。
3、采取措施使洪水平稳地流向下游,减少对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冲击。
三、防治策略与环境协调
道路水毁防治力求做到尽量保留河流天然状态,与河流等环境相协调,同时提高道路的防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
四、具体防治对策
水毁防治应经过水文调查、水力计算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工程设计。
1、河湾凹岸、游荡水流逼岸和对岸挑流冲刷:在峡谷河湾区域,宜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配合护坦进行防护;而在开阔游荡性河段,则应采用护坡配合护坦、顺坝及漫水短丁坝等综合防护措施。
2、峡谷和压缩河道的急流冲刷:推荐采用挡土墙、护坡配合护坦等岸坡直接防护措施,避免使用丁坝挤压水流,以防止对岸垮塌形成挑流,进而加重本岸冲刷。冲刷深度的计算需依据一般冲刷原理,并特别注意对岸挑流或其他水流作用的影响。
3、淹没和冲蚀:针对此类问题,可提高公路高程或扩大过流断面,并完善排水设施。若提高公路高程存在困难,可考虑硬化路肩或修建防水墙等措施。
4、桥梁墩台及引道冲刷:应设置适当的调治导流和防护工程,以减轻水流对桥梁墩台及引道的冲刷影响。
5、壅水过高或漂浮物堵塞、摧毁桥梁:在极端情况下,需考虑重建桥梁,并加大过流净空,以确保桥梁的稳固与安全。
6、涵洞冲毁或堵塞及路基冲断:应妥善处理涵洞的位置、进出口与相关排水设施的关系,及时清除淤积堵塞物,加固涵洞或扩大过流净空,以预防路基冲断等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