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区推进水源地建设,保护大水缸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91.html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马娟记者王斌报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深入了解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站在黄河之滨,他嘱托“甘肃首先要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西固区水源保护区是兰州市目前唯一饮用水水源地,沿河道总长度23.8公里,总面积57.26平方公里,承担着全市万人口的饮用水供给。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以来,西固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统筹推进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风险,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张名片。过去保护区内情况复杂,周边企业生产及村民生活产出的污水与垃圾无组织排放,清理整治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西固区下大力对水源地进行整治,对水源一级保护区进行了彻底清理,先后搬迁木材经营户25户,拆除住宅9户、非住宅14户、企业13家,拆除房屋面积共计平方米,流转土地亩,清运垃圾4.15万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控源+治理”为核心内容,集中开展维护、宣传、监控等工作,完善了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等环保标识,建立健全了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埋设排污管道、安装检查井、建设污水处理站等工作,对柴家台、梁家湾、岸门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水源涵养林建设方面,沿一级保护区南岸修建防护景观林带及景观节点。由于水源地临近马路,西固区又是工业区,经常有运输化学物品车辆路过,为了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还沿西行线设置了防撞设施,在道路北侧靠近黄河一侧修建道路防撞护栏、防渗渠和事故应急池2座,进行流动污染源防治。水源地保护区域目前有6名巡逻工作人员,按照监控,专人负责。每月1日至5日环保部门来取样对水进行检测,并在环保网上公布,接受市民监督。据了解,修建的防护景观林带、涵养林、湿地以及生态护坡等工程,将水源保护区建设成了优良的生态性水源地保护区,这样不仅能滞缓径流、阻挡泥沙、涵养水源,减小降水径流对保护区的淋洗冲刷,而且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清洁空气,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修建的防撞墙、防渗渠和事故应急池,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动污染源的影响,降低了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污染的风险,提高了保护区综合风险抵抗能力。位于西固区柴家台村的兰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二期工程,整个保护区沿黄河长度达到20多公里,通过分段分级的整治,让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排除在保护区之外,同时沿河道一侧进行了环境风险防控建设,包括防撞墙、风险防控应急池、防渗渠,与河道、涵养林衔接起来,达到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站在通往柴家台村的吊桥上,放眼望去,6.8万平方米防护林带像一张庞大的绿色被子铺在黄河岸边,沙枣树开满小花,花香四溢。经过整治建设美化,水源地涵养林带、河滩、湿地形成了点面结合、绿树成荫、移步换景的生态保护区。据西固区城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许德春说,兰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二期工程也在今年7月正式完工并通过验收。该项目建设范围涵盖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的部分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河道修复、生态岸带修复、保护区标识建立及维护等等。经过一、二期工程治理改造,目前已建立了良好的水源保护屏障,使水源地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标准,有效预防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确保市民生活饮用水安全。西固区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让绿色成为全面小康的底色,努力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cj/10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