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一、关于兰花茎腐病的概念广义的兰花茎腐病是指不管什么原因引起,只要是造成兰花假鳞茎腐烂的病,均可称为兰花茎**病,主要包括药害、肥害、水害和干旱死亡等生理性病害,以及由侵染性病原物引起的多种能造成兰花假鳞茎腐烂的病害。广义的兰花茎腐病,只能说明兰花的发病部位,没有说明发病原因。在侵染性病害中,能造成假鳞茎腐烂的病害主要有兰花细菌性软腐病和由镰刀菌引起的兰花茎基腐病,以及其它多种病原菌,均能造成兰花假鳞茎腐烂。因此,通常说的兰花茎腐病,只是一个综合性的、模糊的概念,没有准确的说明病原物和病害的名称。在此,笔者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笔者所说的兰花茎腐病,仅指由侵染性病原物引起的这种类型,虽然这种类型侵染性病害也有多种,但是其发病条件均大体相同(即高温高湿不通风),只是病原物不同,防治药剂有差别而已,下面就侵染性病害发病原因及其防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二、侵染性兰花茎腐病的发病原因任何一种植物病害的大流行,均是由植物的抗病性、病原物数量、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并且是在三者均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发生的。在兰花上,兰花茎腐病近几年来的大流行,也可以通过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具体因素为:1、兰花的抗病性强弱不同种类的兰花抗病性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叶质较厚、硬的兰花抗病性较强,如虎头兰类,建兰中的铁骨素等,一般茎腐病发生较轻。而叶鞘结构紧密、开展角度小的兰花发病较重;相同品种的兰花,养植场所不同,抗病性也不同,如现在大理兰花市场流行的莲瓣兰类,养植在不同的场所,抗病性肯定有差别。自然养植和阳台养兰,一般抗病性较强,而高温高湿的温室苗,一般抗病性较弱;兰花抗病性还与兰花生长情况、分株情况(单株独苗抗病力弱),以及是否合理、平衡施肥有很大的关系。总之,自然养植生长健壮的兰花,一般抗病性较强,而每盆株数较少的温室苗,抗病力弱,易发病。近两年来,因发病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兰花。2、病原物数量通过调查看出,兰花茎腐病发病较重的兰园,一般是兰花交易量大、流动性较强的兰园。兰花大量的流动,易于人为传播病原物,兰园内的植株感病机会大增;在同一兰园内,有发病兰株后,且又不注意预防,能在环境(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内繁殖和积累大量病原物,易于造成兰病大流行,一般可以在15-30天内毁掉一个兰园的大部份兰花(年6月上旬笔者亲自见过)。且兰病流行后,留下大量病原物,为以后几年兰病的流行又提供了足够的病原物,易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切断病原物的传播来源,定时预防病虫害,对流动性大的兰园,至少应将兰花分别放置在能相互隔离的不同地方,以减少多数兰花的感病机会。大理知名的某兰花大户,年从外省某地引进多万元的带病兰花,引发该兰园兰病大暴发,据说损失了2千多万元。因引种带病兰花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兰友应该汲取。
3、环境条件笔者在“兰花茎腐病的发生和防治”一文中曾作过详细论述,在此只是作一些提示和补充。兰花茎腐病暴发的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高温(平均温度25℃—30℃)、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盆土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90%以上,不通风;以及兰花营养不平衡,核心是偏施氮肥、乱施各种生长素,造成兰株瘦弱、抗病力低。可以说凡是兰花茎腐病暴发的兰园,均不同程度的符合上述条件。
三、对发病兰株处理方法的试验观察
1、对传统方法的观察试验过去常听别人说(很多兰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对发生兰花茎腐病的兰株,应尽快将病株和健株切开分离,并分别消毒后,选用经过消毒的培养土,分开种植,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能挽救“健株”的生命。对于这种说法,笔者经过三年来的试验观察,认为是不全面的:大体来说,在大理市5—8月份,空气平均温度在20℃以上,室内阳台和温室兰园的平均温度在23℃以上时,笔者为挽救某兰友的兰花,亲自分离发病兰花26盆,其中有22盆兰花是病株和“健株”一起死亡了,只有4盆兰花“健株”存活下来,成活率只占15%左右;而在大理市的其它月份(当年10月-次年4月),平均温度相对较低时,采用上述办法,共分离了19盆兰花,病株全部死亡,“健株”存活了11盆,存活率达60%;由此说明,在兰花发生茎腐病以后,在高温时段对兰株进行分离,一般是挽救不了兰花的生命的,而在低温时段,对发病兰花“健株”的部份,能挽救60%左右;2、救发病兰株的新方法探索笔者在年6月—8月,对大理市某兰园的高档发病兰花8盆,采取先用10%盆虫灵乳油倍液,浸泡发病兰株1次(10天再用1次),杀死盆土中的害虫,消除盆内害虫对兰株的继续为害,然后用70%茎腐灵油—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重点是茎基部假鳞茎周围,并对每盆兰花浇施—毫升药液在盆土内,10天1次,连续4次,然后根据情况,在每次浇水(泡水)后,第二天再用药1次,这样处理发病兰株后,发病兰株小苗和壮苗,该死的仍然死了,但多数兰花老苗的木质化程度高,抗病能力强,一般不会死亡。这样处理2—3个月后,有7盆兰花的老苗长出了新芽,只有一盆兰花全部死亡。因此,在高温时段兰株发茎腐病后,采用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的挽回种苗的保存,不致于绝种。对高档兰花,新发现的稀世珍品,有重要意义。这种处理方法的关键有3点:一是病健株不分离,以免造成新的伤口;二是使用安全高效的杀虫剂防治盆内害虫,使用安全高效的杀菌剂防治盆内病菌,控制病害的扩大漫延;三是发病兰株中要有2年以上的老苗,这种方法才有可行性。当然,从种植兰花的角度讲,最好是作好预施措施,不让自己的兰花得病是上上策,这种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没有绝对的把握的。四、关于浇水和泡水问题现在兰友中有一种说法,说泡水容易交叉感染、利于传播兰花病虫害,而浇水则不利于传播病虫害,笔者认为,这是片面的观点。下面具体来分析原因:首先说泡水利于传播病虫害的这种说法,前提是先浸泡的兰花要发生病虫害,才会传染给其它后浸泡的兰花,如果没有病虫害发生,则说兰花泡水利于传播病虫害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大理很多知名兰家,在浇水问题上,都是浇泡结合的,只是有的以泡为主,有的以浇为主(这指的是高档兰花,不是普通草和生草);在泡水时,只要掌握无病的和高贵的兰花先泡,一般品种和带病的兰株后泡;兰花多时一般每桶水泡5-10盆左右,就应该换水,洗净桶后,再泡第二批,是可以减少传病机会的。其次,我们从现实中的兰花发病情况来看,在年5-9月份,在大理州范围内因兰花茎腐病暴发,造成损失上千万元的兰园至少有3个,据笔者了解,这5家兰园是以浇水和喷水的方式进行管理的,而兰花茎腐病同样发病严重;如果说兰花泡水利于传播病虫害,兰花发病重这句话成立,那么兰花浇水则不利于兰花病虫害传播,兰花病虫害发生轻,这句话也要成立。而事实上,后一句是不成立的。说不定你周围的某兰友,采用浇水方式,现在在为自己的兰花发病重而发愁的。因此,笔者认为,兰花发病轻重,与浇水和泡水没有多大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是满足兰花发生病虫害的各种条件,则一般发病就会重;反之,创造适宜兰花长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平时注意预防,则无论是浇水还是泡水,兰花也不一定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但不管采取那种浇水方式,病花和健壮兰花应分开放置,高温时段要注意降温、控湿和通风,才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五、关于购花和购药的的问题现在玩兰花的人,绝大多数是投资型的,即主观上以追求高收益为目的,购花时,动则几万元几十万元购进。完成投资后,在养护过程中,只是希望高档兰花生长快点,多发芽,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花大价钱购花很舍得,而花十几元几十元购一瓶安全高效的兰花杀虫杀菌药,用于预防兰花病虫害,还要犹豫半天,有时还舍不得买,即使买了,心理上也认为吃了大圬。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高档兰花发生茎腐病等毁灭性病害,此时就愿意出高价、到处寻找购买特效药;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只要能把自己的高档发病兰花救活,愿意出多少多少钱;而据笔者所知,目前对兰花茎腐病发病后,用来治疗的特效药是没有的,很多高档的进口药,也只是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为了你所养兰花的安全,你必须面对你所养的兰花,有可能发生病虫害,你所投资的高额资金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因此,你必须要对兰花进行预防,并且要用安全、高效的高档药剂,以尽量减少兰花发病机会。很多因养兰而致富的人,又因兰花发生病虫害(特别是茎腐病)而致穷的人很多。在此,笔者建议,养植高档兰花的兰友,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兰花病虫害的预防,舍得买药。六、兰花茎腐病及其它主要病虫害的基本预防技术兰花茎腐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高温高湿不通风、偏施氮肥,兰株上有病菌以及植株抗病力弱等,预防兰花茎腐病总的原则是降温(超过25℃时),控湿、通风和打药八个字。具体技术如下:1防治兰盆中的害虫,是预防兰花茎腐病的重要措施据笔者的初步调查,大理市兰花培养土中和兰盆内至少有12种害虫(见《兰界》6年3期),这些害虫除直接危害兰花外,还造成兰株上的伤口,易于传播、感染兰花病害,因此,要防病,必须先防虫。目前可以先用进口高档农药10%盆虫灵乳油(兰花杀虫剂)倍液,通常用法为取药液15—20毫升,放入15—20公斤装的水桶内,兑好药液后,将兰花连盆放入药液中2—3分钟,药液高度不要超过假鳞茎为界,即可杀死兰盆中的绝大多数害虫,药液浸盆时好花、高档花先泡,每桶药液可以浸泡5—10盆。总之,要防病,必须先防虫,这点兰友们过去重视不够,现在必须要改过来。2、兰花炭疽病(叶斑病)的预防在大理市的兰花上,炭疽病是最常见的病害,特别是“五朵金花”中的奇花素最易发生该病,严重影响兰花的整体美观和商业价值,同时,叶斑病病害发生严重时,能引起叶枯和假鳞茎干枯死亡,防治这类病害也很重要。据试验,进口农药50%炭疽灵乳油对这类病害预防的有特效,使用时,用该药倍液在未发病时或发病初期,10天1次,连续预防3次,能有效的减轻和控制该病危害。3、兰花茎腐病的预防前面说过,该病事实上是一类综合性病害的统称,针对多种病原物均是该病的病原的特点,笔者选用广普性的进口药剂70%茎腐灵乳油,预防该类病害,经自己试验和周围兰友的使用,效果较明显,特向广大兰友推荐该药用于预防,能有效减少茎腐病的发生。使用方法:用该药1毫升兑水克即倍液(用量多少可以根据自己兰花数量多少而定)7—10天1次,连喷4次,然后根据情况15—20天1次再进行预防;但是,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使用:一是在4月—10月的高温时段,每次泡水(浇水)后第2天,应用该药进行预防,原因是此时兰株上的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菌的繁殖,最易发病;二是新购进高档兰花时,应隔离一段时间,也应喷施该药进行杀菌,减少因兰花流动性大而传播病虫害。退草叶子是送上往下黄!腐啦正好相反!①有土栽培植料的复配。第一个配方:50%-60%土类植料(30%腐殖土或砂壤土,15%塘泥或泥炭土,5%“气沙土”);40%-50%“仙土”或人造颗粒土。第二个配方:60%土类植料;25%有机植料;15%无机类植料。第三个配方:50%谷皮炭(谷壳燃透时,即泼水,不让其化成灰,以增强疏水透气性,又退火气);35%腐殖土或砂壤土;15%松针叶。尤适于少根株。第四个配方:30%气沙土;40%腐殖土;30%刨花或松叶。最适合于落山兰的驯化培育。第五个配方:20%砂壤土;10%“气沙土”;10%腐殖土;20%谷皮炭;20%完全烧透的煤渣团(经淋水退火气);20%松叶或泡沫塑料碎块。对线艺兰续变性有良好作用。②无土栽培植料的复配。全无机植料:30%泡沫塑料碎块;50%砖瓦碎块;20%珍珠岩或高岭土。全有机植料:30%嫩树枝;30%花生壳;30%松叶;10%水苔碎。保水性较好,有肥分,适合非专业养兰者使用。
结合型配方:30%泡沫塑料碎块;30%砖瓦碎块;20%嫩树枝;10%松叶;lo%水苔。50%高磷石;30%泡沫块;10%松叶;10%水苔。
养兰者为求护好兰根,可谓是想尽千方百计。而盆体通风透气则是其中之一。兰盆通风透气的方法,报刊上介绍过多种,读后突发奇想,把自己现在使用的一种方法写出来,给兰友参考。
我使用的方法与云南陈贵先生介绍的孔眼瓶垫盆法有部分相同之处,都是使用孔眼瓶。不同之处是:一、盆底多凿或多烙几个孔,以泡沫作垫层,我使用的有瓦盆、塑料盆。内径都是20cm至22.5cm(或叫8英寸9英寸),高度20cm。所以多使用容量毫升的饮料瓶,因高度合适。植兰时,将去底去盖孔眼瓶立于盆中央大孔位置。其大孔可适当扩大。在盆壁与瓶壁之间放一层2cmX3cm左右大小的泡沫粒。既固定孔眼瓶,也作垫层。泡沫垫层的作用在于防止植料堵塞盆底进气孔,以利透气及防止积水、过湿现象的发生。到一定时候盆内植料出现下降现象,就需向盆内添加植料,这是后话,也是多孔不足之处。二、多孔瓶去底去盖,瓶的高度不低于植料面,以免植料遮盖上出气口,减少透气作用。多孔瓶去底去盖,使其形成空气对流。其作用在使盆内形成自然排气通道,使盆内换气通畅,易于排水,利于散热。露天天台养兰时,在湿度大或雨量大的时候,就发挥很大的作用。植料过多的水分能在短的时间迅速挥发,减少植料含水过多伤根的现象,减少盆内病菌的滋生。我使用的植料都是松散的植料,如花生壳小片状木屑(或叫机刨片)、稻谷壳等(未经燃烧碳化)。由于使用孔眼瓶以作透气及松散植料植兰,所以兰根生长效果理想。这种方法我已使用多年,效果理想。因我使用的都是以8—9英寸口径瓦盆或塑料盆为主,
兰花:拉丁语学名:Cymbidium,英文名字:boatorchids,别名:兰草(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别名),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春兰、蕙兰、蝴蝶兰等。兰花茎腐病,又称兰花枯萎病,它是兰花种中最让人头疼的病之一。会使兰花的茎腐烂、萎缩直至死亡。通常先危害成熟的兰花叶鞘与叶片靠近基部的组织,由内到外,严重时引起假鳞茎深度腐烂,继而引起叶片的萎蔫。病害处及断面有时可看到呈暗褐红色。最初发病一般是由长时间的高温、高热加高湿引起的,只有少量是通过兰花交流引进的。兰花茎腐病发病期与兰花的快速生长期是一致的,就是说兰花生长的越快,兰花茎腐病也会爆发的越快,这同兰花生长所需的最佳温度和兰花茎腐病爆发的最佳温度相同有关(兰花生长的最佳温度是摄氏28--30度,而兰花茎腐病爆发的最佳温度也是摄氏28--30度)。有时候独苗发,有时候春夏发,有时候秋冬发(不过冬天是极少发的),而且发病多数都是从大草、壮草和新草开始的,少数从老草和小草开始发的。(1)上盆前兰花、兰盆和植料一定要消毒,植料要相对粗一点,兰草尽量要种得浅一点,种养环境一定要通风,盆面不要长时间过湿,尽量多用有机肥,少用或不用无机肥和化学肥料等等,就能不发或少发茎腐病了。(2)选用广普性的进口药剂70%茎腐灵乳油。使用方法:用该药1毫升兑水克即倍液(用量多少可以根据自己兰花数量多少而定)7—10天1次,连喷4次,然后根据情况15—20天1次再进行预防;但是,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使用:一是在4月—10月的高温时段,每次泡水(浇水)后第2天,应用该药进行预防,原因是此时兰株上的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病菌的繁殖,最易发病;二是新购进高档兰花时,应隔离一段时间,也应喷施该药进行杀菌,减少因兰花流动性大而传播病虫害。一、认识茎腐病茎腐病又称枯萎病和凋萎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高,损失严重的一种兰花病害。发病的高峰在每年的5月-9月,最早发病可出现在2月份;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加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发展。发病的典型症状是从老草开始枯黄(这有别于软腐病,它从新苗开始腐烂),表现为:老草的芯叶从基部开始发黄,然后迅速发展自下而上,自里而外,一苗老草在1-2天内就枯黄干死,如用手触摸,会整株草从叶柄的指环处折断。没有经验的兰友,往往认为是在褪老草;但等到病情继续发展,有更多壮草倒下时,往往已经是不可救治了。图片一:从芯叶从基部开始发黄的病苗(发病初期)图片二:整株枯黄的病草(发病中期)此时,如果倒盆,可发现病苗的根系仍然完好无损,甚至还有水晶头存在,当年发出的新芽也是完好的。但如果切开病苗的假球茎,就会发现球茎内部已经变为褐色,甚至腐烂。继续往下切割还可发现,那些叶面翠绿的看似完好的苗,其假球茎内部已经被感染变色,发病倒草只是迟早的事。可见此病的传播极具隐蔽性。图片三:带有新芽的病苗图片四:继续切开相邻的假球茎,发现已经被感染。对于茎腐病的病原,有许多文献介绍是半知菌亚门尖胞镰刀菌,对这个判定我暂时认同,不想去继续考证。因为曾经有过此想法,带着病苗到农科研究部门,但告之要确定是什么病原,需先付5万人民币,就此打住了刨根问底的念头。从茎腐病发病的现象看,确实也像镰刀菌侵害植物的特征,它是侵染植物的维管束并大量繁殖后堵塞植株输水通道,引起脱水缺乏营养死亡为主要特征。所有得茎腐病的兰草,都是从基部枯黄,逐步向上,整株脱水,直至由黄转褐色,到枯死。我曾观察,在有直射阳光下的病株,其发病速度非常快,2-3个小时就会由青绿转变为枯黄,这其实就是光照蒸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兰友们也常常反映这一现象,说非常奇怪,就一个下午没去看它,晚上回来就枯掉了,由此对茎腐病感觉恐惧和神秘。其实,对于枯死的草,在此之前就已经得病了,只是他没有注意到罢了。对于得了茎腐病的兰草,治愈是非常困难的,顶多是早发现,拆单种植,将前龙没有感染病菌的苗救下,留个种。而且前提是必须要有预防和识别茎腐病的能力。二、预防茎腐病茎腐病在发病前到底有无征兆呢?经过兰友们实践发现,茎腐病包括软腐病在发生的初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新芽生长停滞。尤其是在5、6月份,新芽一旦停止生长,就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