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芽回发,百病发作。”春天主生发,万物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随着天气的回暖,要通过锻炼来增强幼儿抵御疾病的能力。
一.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感冒可由病毒引起,很容易在孩子之间传播,主要症状包括流清水样鼻涕,轻度发热、食欲下降、咽喉肿痛、嗜睡、淋巴腺轻度肿大等,如果没有并发症,典型的感冒症状在3~4天内,就会逐渐消失,通常不需要看医生。护理
轻度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鼻子不通气时,可用水汽熏蒸,防止鼻腔分泌物更加黏稠,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体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远离感冒患者,避免交叉感染,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二.咳嗽
咳嗽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咳嗽时伴有发热,易激惹或呼吸困难,很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感染的部位不同,咳嗽的声音也有所区别。护理
多休息,多喝水,增加室内的湿度,如果咳嗽是由暂时的刺激,(如室内的灰尘)引起,应避免这种刺激,如果咳嗽非常剧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三.哮喘
许多原因都可以导致哮喘发作,但5岁以下孩子哮喘的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性感染造成支气管黏膜发炎,并刺激周围的平滑肌,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哮喘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咳嗽。护理
让孩子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尘埃、烟雾,某些宠物或食物等,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或家里人有过敏史,在春季更要特别留意,出医院检查。四.荨麻疹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红色的凸起斑片,且斑片的中心为白色,他就可能患了荨麻疹,这种是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通常情况下,荨麻疹可在几小时内,从身体的一个部位消失,再在身体的另一个部位出现。护理
对瘙痒的部位进行冷敷,可以缓解症状,尽量不要用手去挠,以免发生感染,避免凉风刺激,以免加重病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吃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如生葱、辣椒、生蒜等。五.结膜炎
如果孩子的眼白发红,他可能是患上了结膜炎,也叫红眼病,通常表现为发痒、流泪、分泌物增加。护理
不要用热水清洗眼睛,以免损伤眼角膜,应勤洗手,避免与家人混用毛巾,不要擅自滴眼药水,因为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等成分,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改掉乱揉眼睛的习惯。六.鼻出血
孩子在春季发生鼻出血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季节,而且,这种鼻出血多呈突发性,如果鼻出血的情况不是非常严重,几分钟后就可以止住,如果不能止血,医院请医生处理。护理
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水果、蔬菜,多喝水,适当增加卧室中的湿度,保持孩子鼻腔黏膜湿润,家长应帮助孩子改掉抠鼻孔的不良习惯。七.腮腺炎
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多数一周内可痊愈。护理
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要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腮腺肿胀部位可采取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无并发症的孩子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有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诊治。八.手足口病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4-7月是高发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护理
患者应多喝水和有充足休息,同时可采用对症疗法,以缓解发烧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痛楚,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九.咽峡炎
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咽峡炎可由细菌、病毒,及其他病菌引起,表现为咽痛、咽干、异物感,疱疹、溃疡等,与急性扁桃体炎症状类似。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随气温及时增减衣服,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多饮水,加强营养,避免挑食及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疾病六大招
★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初春乍暖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使室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少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婴幼儿必要时要吃点鱼肝油和钙片。★充足睡眠春天易发生"春困",保证小儿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加强室外活动春和日丽,万物生发,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得到日光照射,吸进新鲜空气,增强小儿造血及免疫功能。★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小孩子常见传染病。以上春季幼儿常见病预防方法,爸爸妈妈们有学会了么,愿所有的宝贝们都能健健康康的长大!文字:张玲审核:郭丽编辑:康晋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