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10524.html
宝宝并非成人简单的缩影,与成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年龄越小,差别越大。表现在疾病种类、病理、临床表现以及预后都与成人不同。这和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
婴幼儿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多;
2.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最明显;
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感染和过敏的情况多见;
婴幼儿常见疾病:
(一)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因食物中铁摄入不足,体内铁储备缺乏,以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6m~3y发病率最高。
1、临床表现:早期轻度贫血可无任何症状,中重度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仓白?,疲乏无力,食欲下降,烦躁不安,注意力下降,反应慢等。
2、治疗:铁制剂同时服VitC效果更好,服药一个月后复查,正常后继续服药4~6w(储存铁)。
3、预防:及时添加辅食及平衡膳食,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性(鱼、肝、瘦肉、蛋黄)和植物性(大豆、黑木耳),若二者同吃效果更好。多吃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VitC多,促进铁的吸收)。
(二)锌缺乏症
1、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味觉减退,厌食、异食癖.
(2)可有呕吐、腹泻,生长发育落后.
(3)皮肤出现湿疹、水泡、溃疡、粗糙、头发干黄。
(4)智力低下、多动症等。
2、预防与治疗:
(1)饮食疗法:多吃动物蛋白及富含锌食物,如牛肉、肝、瘦肉、蛋黄、花生、紫菜、鱼虾和硬壳类食物等。
(2)锌制剂:Zn元素1mg/kg/d
(三)腹泻
多发生于3岁以下,6m~1y高发。
1、表现:
A、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便或蛋花汤样便。
B、腹痛、恶心、呕吐。
C、重者有脱水样改变(哭无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
2、处理:
(1)补ORS液,轻者口服,重者输液。防电解质紊乱。自制口服补液,米汤盐:ml米汤+半啤酒盖盐。糖盐水:ml水+盐(半啤酒盖)+10g糖
(2)不要随意用消炎药,要遵医嘱。
A、轮状病毒性腹泻:多见于6m~2y儿童,主要发生于秋末、冬初,也可一年四季发病,大便次数多达10~20次,易脱水,病程一般1周左右。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
(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临床表现: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
症状:流涕、鼻塞、打喷嚏等局部症状;发热咳嗽、精神不振,厌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2、治疗:
(1)一般疗法:多休息,多饮水,给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室内通风,室温和湿度要合适。
(2)对症疗法:若温度过高进行物理降温,服退烧药。
(3)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抗生素一般不用,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
3、预防:
(1)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锻炼身体,多到户外活动,提高耐寒能力。
(2)预防营养不良,合理喂养,增强抗病能力。
(3)气候变化要增减衣服。
(4)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不要带小孩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5)居室要保持通风、清洁、湿润(50~70%)。
(五)肺炎
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2、家长护理肺炎患儿要注意的问题:初步判断肺炎的轻重。
A、轻度:呼吸增快,
<2m:R≥60次/分;
3m~1y:R≥50次/分;
1y~5y:R≥40次/分。
无三凹症。
B、重度:除呼吸增快外还有三凹症(锁骨上、胸骨上和肋间)
C、极重度:在重度的基础上有拒食、拒水,紫绀、抽搐等。
3、治疗:医院,遵医嘱治疗,疗程要够,治疗要彻底。
4、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合理喂养。
(3)加强护理: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营养不良的儿童。
(4)接种疫苗:A、Hib疫苗。
B、肺炎疫苗
(六)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夏秋季多发,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1、传播途径: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胃肠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毒污染的水、食物。
呼吸道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接触性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或疱疹液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5天
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
在口腔内颊部、舌、唇、咽部及齿龈、硬腭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
皮疹:手掌心、足底及臀部多见,躯干少见。表现为斑疹或丘疹,无明显压痛,中央为小水疱,疱壁厚而紧张。
3、家庭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后用淡盐水漱口,防止继发感染。
口服抗病毒药如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有继发感染者可服用抗生素。
供给孩子足量的奶和水,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不要给孩子含果汁的酸性饮品和固体食物。
4、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接种EV71疫苗。
(七)高热惊厥
短暂的、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不自主、持续强直收缩,继而转入阵挛期,不同肌群交替收缩,肢体及躯干有节律地抽动,部分患儿有口吐白沫。
1.一般处理:
(1)卧床,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扣,清除口腔内异物,如果还在持续抽搐的过程中,不能喂水、进食,以免吸入窒息,保持气道通畅。
(2)保持周围安静,不要摇晃也不要拍打孩子,也不要大声呼唤来刺激他。
(3)降温,控制感染,病因治疗。
(4)如果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应立马拨打或者自行送医治疗。
2.如何预防高热惊厥?
(1)监测体温
(2)既往有惊厥史的小儿,发烧时及时服退烧药、和镇静药。
提示:高热惊厥后7—10天须做脑电图排除癫痫。
(八)发热
发热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1、发热的分度
低热<38℃
中度发热38℃-38.9℃
高热39-41℃
超过热≥41℃
2、如何护理发烧的宝宝?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首要临床表现。
发热可同时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
物理降温:
(1).多喝水:
?补充体液
?增加小便量:带走体内热量
(2).降低环境温度:
如果发热早期伴有畏寒、寒战,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在上升期,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3).温水擦身:
水温34℃左右,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
擦拭的重点部位: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
◆胸部、腹部、后颈部、足心部,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
◆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4).头部冷敷、退热贴
药物降温:
常用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布洛芬(美林)多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退热栓剂
3、密切观察,以下情况,及时转诊
(1)伴其它全身症状(头痛、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异常哭闹时;特别在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期间要高度警惕。
(2)精神状态差
(3)持续发热:
<2岁,持续发烧超过24小时;
≥2岁,超过48小时;
任何年龄体温反复超过40℃及时送去就医。
宝宝由于不会说话,身体不舒服的直接表现方式就是哭闹,同时还伴随,精神不振、哭闹不安、食欲不佳、体重不增、大便异常等特征,家长们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宝宝的各种行为,及早发现宝宝的病情,如遇发病急,病情重,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