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从小做起
FIHT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春天的到来,也正是各种传染病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加上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
那让我们了解一下
春季都有什么传染病?
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全世界范围内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原,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通常12-48小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可能有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成年感染者中腹泻更加常见,儿童感染者中呕吐更加常见。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秋冬季是我国流感高发季。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等,不久出现鼻塞、咽痛、干咳、流涕、眼泪和颌下淋巴肿大,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孕妇、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最容易出现严重感染和病发症。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是儿童期出症性疾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得病。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为14-21天,多为15-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感染发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天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冬春季多发,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四、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都在2-10天,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病。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如何区分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呢?
1、出疹位置不同:
手足口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手、足、口腔和臂四个部位会长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长在口腔;
2、发病风险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一般可以自愈;而手足口病则有可能是危重型,危及生命。
3、症状不同:
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容易喉咙痛、流口水,而手足口病的儿童不会。
五、如何预防
01
定时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
02
接种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例如流感、水痘,接种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0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以及户外归来一定要用流动的肥皂水洗手;打喷嚏、咳嗽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子;不要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04
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抵抗力。同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05
合理安排膳食,食用清淡、高维生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健康食物,如瘦肉、禽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水。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06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为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六、预防传染病我们在行动
组织全员教师进一步强化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幼儿护理工作,同时加强班级消毒工作,把病源杜绝在外,防患未然。
各班有序组织开展对班级幼儿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让幼儿从小培养预防传染病防控意识。
以展板的形式面向全园幼儿再次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校门口以展板的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家长及幼儿的防护意识。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