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盖规模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诊断防控大全

西藏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6091.html

(本文根据会议内容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请以专家意见为准。)

(何启盖教授等)

猪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病原引起,但是,猪舍设计、猪饲养密度、通风状况、清洁卫生等可诱发该病并加重损失。控制该病,需要做鉴别诊断,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细菌性呼吸道疾病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

1、发病阶段: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影响保育阶段猪。

2、血清型:

病原有15个血清型,我们自年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流行血清4型和5型,血清13型在某些地区占优势。

3、病原:

病原菌往往是猪上呼吸道常在细菌,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混群应激、运输应激、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蓝耳病病毒等),引起发病。

4、临床症状:

被毛粗乱、呼吸困难、消瘦;后肢关节肿大,运动障碍;如感染毒力稍强的血清5型细菌,猪可发生急性死亡,体表皮肤充血。

局部有出血点

5、病理特征:

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多见于胸腔(严重心包积液、心外膜和肺脏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与胸膜粘连)、腹腔(器官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器官之间不易剥离)和关节(肿大,内有透明的水肿液)。病变可同时出现在胸腔、腹腔和关节腔。

心包和胸腔积液

6、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需从饲养管理因素、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控等两方面着手。

第一,减少断奶后混群和转栏的频率,尽可能做到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注意猪群密度合理、猪舍良好通风;减少人员串栏引起的交叉传播;远距离转运猪群前后,可添加抗应激药物,降低应激产生。

第二,对于常发该病的猪场,应该分离主要致病菌,筛选敏感药物,在断奶转栏后一周,可在饲料中添加敏感药物,达到预防目的;对发病而采食下降的猪群,可在饮水中使用溶水性好、稳定性强的药物,保证猪群摄入足够的药物。即使筛选到敏感药物,如使用含量不足的劣质药物或添加剂量不足的做法,预防效果有限,而且,在猪场中诱发耐药菌株产生。要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好的病猪,避免成为顽固的传染源。

第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果产房仔猪发病,那么母猪需要免疫;如果只有保育阶段发病,那么,只需要免疫14~16日龄仔猪,保护保育阶段仔猪即可,当前的血清4型和5型二价苗对血清13型也有交叉保护力。根据不同猪群的疾病特点,可采用与支原体肺炎疫苗或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同时免疫。

第四,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减少蓝耳病毒传入;科学使用蓝耳病活疫苗,降低疫苗残余毒力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减少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发病阶段: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阶段的猪。

2、血清型:

其病原有15个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又可分为5a和5b等两个亚型),血清1,5,9和11型的毒力最强。我们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流行菌株是血清1,2,3和7型。少数急性暴发该病的猪场可分离到血清5型菌株。有些猪场呈现两种血清型混合感染的特点。

3、病原:

病原致病原因是细菌在猪体内繁殖后分泌产生的三种毒素,即Apxl,Apxll和Apxlll,对机体的损害,其他细菌结构如转铁蛋白、荚膜、脲酶、生物被膜形成等也与毒力有关。使用抗生素可抑制或杀灭本病原菌,但不能消除毒素的致病效应。

4、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与猪群感染菌株的毒力高低和菌量有关。

最急性型病例可不出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剖检仅见严重肺脏充血出血。

肺充血,出血

急性型则见呼吸高度困难,张口呼吸,严重腹式呼吸,呈犬坐姿势,死亡前鼻孔流出大量带血泡沫状液体,剖检见气管充满泡沫,肺脏严重出血,肺脏切面迅速渗出血液。

精神沉郁,不食,呼吸高度困难,心衰,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

跛行和犬坐势

鼻流出大量泡沫和黏液

气管环充血并有泡沫

慢性型见咳嗽、喘气,运动时更加明显,生长不良,剖检见严重的心包炎,肺脏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者与胸壁粘连,或者肺脏表面和实质有脓性病灶。本病的病变仅出现在胸腔的组织器官。

心包炎引起心包积液

5、发病原因:

临床上,发病猪群可观察到这三种不同的症状,其原因有二:急性型耐过后转为慢性型;猪场同时存在高毒力与低毒力菌株,分别引起不同的临床经过。

本病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因素不当,导致病原入侵,猪场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加重了本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6、预防措施:

防控本病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本场感染特点,是猪场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前提。采用已经商品化的ApxIV-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对猪群不同阶段的感染率做血清学调查,明确感染规律;对没有免疫猪群,采集血清鉴定血清型;对免疫猪群则分离病原,再鉴定血清型。

第二,要注意本病与慢性型猪肺疫和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

第三,饲养管理措施和药物防治。基本原则和要求与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相类似,但要迅速隔离和淘汰急性型病例,因为其排菌量大,传播性强,而且治疗效果差。

第四,免疫预防。目前临床上有多价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可供选择,多价灭活疫苗需要明确本地区菌株的血清型后使用,效果更好。对免疫效果通过投入产出比,分析经济效益。

(三)猪肺疫和猪萎缩性鼻炎

1、基本情况:

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类以败血症及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的总称。临床上常见的猪巴氏杆菌病包括猪萎缩性鼻炎(AR)和肺炎型巴氏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主要分为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NPAR)和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AR)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NPAR的发病过程是“可逆”的,其所造成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恢复;而PAR的发病过程是“不可逆”的,其所造成损伤无法逆转,只有PAR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2、传染源与发病阶段:

猪巴氏杆菌病同PAR一样,病猪和带菌猪也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时本病还能发生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小、中猪尤其是3月龄大小的育肥猪对本病较为易感。

此外,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也带菌,当外界应激发生或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导致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本病多为散发,无明显季节性,但一般气候多变、闷热、潮湿、通风不良、多雨等情况会增加该病的发生率。

3、临床症状:

猪巴氏杆菌病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有些急性病例会出现败血症的现象。就PAR而言,其显著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鼻甲骨萎缩,病猪从外观而言表现出“歪鼻子”,有的病例可见鼻腔有大量的粘液性甚至是脓性分泌物;有些仔猪会出现打喷嚏、流涕和吸气困难;有些仔猪还会伴随出现支气管肺炎;另外,在病猪的眼角下皮肤很容易形成弯月形的泪斑;值得注意的是患PAR的病猪体温一般不发生异常;病猪生长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消瘦。

鼻梁弯曲,眼角的泪斑

相较于PAR而言,猪肺炎型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则较为复杂。一般按照发病的程度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也有被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的)。

急性型猪肺炎巴氏杆菌病表现为病猪突然死亡、呈败血症症状;或者体温升高(41°C~42°C),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高度困难,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口鼻流出白色泡沫,可视黏膜发绀,很快窒息死亡,病程约为1~2d。

颈下咽喉红肿、发热、坚硬

亚急性型病例通常出现于生长期和育肥猪,表现为咳嗽和腹式呼吸,呼吸困难,早期体温升高(40°C~41°C),四肢无力,呈犬坐姿势或卧地不起,可视黏膜发绀,剖检后可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程一般为4~6d。

呼吸极度困难,呈犬坐姿势

慢性型病例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偶见咳嗽,病猪出现营养不良和消瘦。剖检后,肺炎巴氏杆菌病的病变区域多见于胸腔,最主要的病变为肺脏出血、充血、水肿;有的病例可见器官内有大量粘液,器官黏膜出血、水肿;颌下、咽后、颈部及肺门淋巴结充血、水肿;某些病例可见肺脏与胸腔粘连,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灶;组织学病变为肺发生渗出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和出血性肺炎等。

肺切面,水肿,肺小叶散在出血

肺水肿及肺小叶出血

4、预防措施:

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且常与其它病原形成混合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的暴发多由生产管理等诱因和继发感染导致,因此规范生产管理、健全生物安全制度及加强生猪福利是预防猪巴氏杆菌病最根本有效的措施。

此外,接种疫苗被认为是当前预防猪巴氏杆菌病最有效的手段,除了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外,抗生素是当前治疗猪巴氏杆菌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比较敏感,例如红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或某些β-酰胺类抗生素(如双氯西林或头孢氨苄),然而为了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通常推荐联合用药,如利用阿莫西林和沃格孟汀、克林霉素与氟诺喹酮等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要比单一用药好。

此外,某些中草药对猪巴氏杆菌病也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有学者报道利用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萎缩性鼻炎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它一些中草药对PAR也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也有不少学者开展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猪巴氏杆菌病的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二、猪支原体肺炎

1、感染情况:

本病依旧是规模化猪场育肥猪中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猪场阳性率和样品血清学阳性率可达到68.75%和50.44%,而且与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混合发生。

2、发病阶段:

产房仔猪对本病最为易感,但临床症状往往在育肥阶段才出现。

3、临床症状:

常见临床表现是咳嗽、气喘,生长不良,饲料报酬下降,典型病理变化是双侧肺脏对称性肉变。饲料报酬降低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本病的主要危害。

研究发现,与该病原粘附有关的成分,如P36、P47、P65和P97等,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可用于建立血清学诊断方法,也可用于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由于本病感染较为普遍,抗体检测的诊断意义不大,主要依靠PCR检测。

4、预防措施:

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在本病的免疫保护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皮肤变态反应成为评价免疫效果的方法之一。黏膜免疫在阻止该病原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临床使用的疫苗有三类,即菌体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弱毒疫苗(株和兔化弱毒株)等,前两类免疫途径是肌内注射,使用方便,而弱毒疫苗主要经肺内注射免疫,才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

最近,国内企业陆续推出了喷鼻免疫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其目的是要产生强大的局部黏膜免疫。由于本病不能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因此上述疫苗主要在仔猪阶段使用。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圈舍通风等,是预防本病首要措施。日本和美国已经开始启动区域性净化该病。

(因篇幅原因,文章未完,查看后续第三部分“主要猪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详细阐述,可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养殖宝app-首页(下拉)-推荐新闻。)

“阅读原文”在这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n/5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