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患儿的护理
1、保持通风,衣被不可过厚,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如出汗多,应及时更换衣服。(不建议捂被子及厚衣物发汗)
2、发热时,及时补充水分,多饮水,多排尿,促进毒素排出。
3、服用退热药后,多喝温水,可使用物理降温协助退热,用药后应当每半小时复测一次体温,至体温下降至38.0℃为止。
4、随时注意孩子的面色、意识、温度,如有异常,涉及急诊就诊条件的:
1)持续高热(体温39.0℃,使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后1小时体温未下降至38℃);
2)反复呕吐、头痛(不包括喂药时呕吐);
3)面色苍白、发紫或明显的痛苦;
4)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常常表现为无法安静入睡);
5)烦躁(反复哭闹超过半小时,尝试用各种方法无法安抚)及持续性疼痛不能缓解;
6)嗜睡、精神差、反应差(叫醒后很快入睡或叫不醒);
7)肢体抖动、无力或抽动,表现易惊跳及惊厥发作;
8)肢体冰凉、苍白或紫绀,皮肤出现花斑纹;
9)超过6小时没有排尿,及皮肤皱缩,无泪。
发生情况以上时,请立医院就诊
二、物理降温的选择
1、给孩子多喝水,补充体液是重要的降温方法,建议选用温水,或孩子喜欢的汤水。如果有呕吐及咳嗽,建议少量多次;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擦拭四肢及躯干,水的温度以32~34℃为宜。每次擦拭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在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夏天推荐);
3、温水浴:水温约比宝宝体温低2~3℃,每次约5~10分钟,起浴后及时擦干和包裹穿衣(冬天推荐);
4、降低环境温度:夏天使用空调让室温维持在26℃左右,促进散热。冬天可减少穿衣,使皮肤与外界接触,以利降温,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如果孩子发烧时伴随畏冷、寒战,手脚冰凉,提示体温可能迅速升高,建议使用温水浴,并注意预防惊厥。
三、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处理
1、惊厥发生后,应当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微偏向一侧;
2、切勿过度惊慌,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3、看表,记录惊厥发作的起始时间,精确到分钟;
4、解开衣扣,并注意清除患儿口中及鼻中的分泌物;
5、一般情况下,高热惊厥持续3-5分钟可自行缓解,然后随之恢复正常,并出现哭闹或转入睡眠,记录惊厥停止时间;
6、惊厥缓解后,建议立医院就诊,就医途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等情况;
7、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未缓解,请拨打“”请求帮助;
8、为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家中应常备退热药及退热设备。一旦发现患儿高热,及时给予退热药,同时实施物理降温;
9、建议就诊治疗原发疾病时,及时向医生提供病史。
四、患病孩子的饮食指导与空调的使用
1、患病孩子的饮食应当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饮食结构应当与其年龄相当,少量多餐,按需供给为宜;患病时多食无益;
2、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并无特别忌口;
3、出现呕吐症状患儿应先禁食,止吐后先少量饮水,饮水不吐后再逐渐添加流质类食物;
4、适当给孩子多喝水,补充体液是发热、腹泻、泌尿道感染等疾病推荐的方案。
正常孩子夏季空调的使用:建议温度调整至舒适的28℃,而不是凉爽的26℃。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空调,适当开窗通风。
五、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1、尽量安抚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以减少机体对氧气的消耗;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如有发热,注意监测体温,并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予药物降温;
4、保持皮肤清洁,衣物干燥、宽松;
5、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做好鼻腔护理,有鼻塞、流涕的及时清理鼻腔,保持气道通畅;不会自己擤鼻涕的可使用生理性盐水清洗鼻腔;
6、如咳嗽痰多,可空心掌加强拍背及雾化治疗。
六、腹泻患儿的护理
1、给予足够的液体(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推荐:口服补液盐,一份(2袋)配-ml温开水,每次排便后补充液体1次(6个月50ml;6至24个月ml;2至10岁ml;10岁以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加强臀部皮肤护理,注意保持干燥清洁,但是不要频繁用水及湿巾清洗和擦拭,防止红臀;
3、家长应注意:患儿的呕吐、腹泻的次数及量,还有排尿情况;
4、如有发现患儿出现哭时泪少或无泪,精神萎靡,面色及四肢苍白,冷汗时,建议立医院就诊。
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是医院,儿科年门诊量8万人次,治疗各种常见呼吸道、消化道及常见感染性、过敏性疾病,其呼吸/哮喘专科尤为特色,并为出生的新生儿提供黄疸随访服务及健康体检与儿童保健。
2楼儿科导诊台
门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