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1、腹泻与肠道炎症导致肠粘膜对水钠吸收以及炎性刺激致肠蠕动增加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肠道粘膜的炎性浸润以及溃疡导致的腹痛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频繁腹泻与吸收不良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病情反复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保健知识有关。

6、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肠道大出血、肠梗阻。

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腹泻、粪便刺激有关。

1、饮食护理

1)指导病人食用细、软、无渣且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牛奶和乳制品。

2)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2、休息与活动

1)急性发作期和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注意腹部保暖。

2)缓解期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偶有白细胞数量减少、皮疹等,应嘱病人餐后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糖皮质激素:嘱病人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物。严格按疗程服用,服药期间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免疫抑制剂:应用硫唑嘌呤会出现骨髓抑制,需监测白细胞计数。

4、病情观察

1)观察腹泻的次数、性状、量,观察有无电解质平衡紊乱和体液不足。

2)观察腹痛部位、性状、程度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观察有无中毒性巨结肠、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

4)观察肛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破溃。

5、其他

1)保留灌肠注意:

a.灌肠液液量:保留灌肠药物充分融化,灌肠液体不超过ml。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液量控制在70-80ml,不可超过ml,如病变在乙状结肠以上甚至全结肠,液量控制在-ml。

b.灌肠液温度:预热至38-40℃。

c.灌肠时间选择:宜取睡觉前1h、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并洗漱完毕后进行灌肠。

d.肛管选择:选用一次性细软的吸痰管或导尿管。

e.灌肠体位:灌肠时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15cm;灌肠后臀部用枕头垫高15-20cm。

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取左侧卧位30分钟后可取舒适体位,病变部位为广泛结肠和全结肠,取左侧卧位30min,再平卧位30min,后右侧卧位30min。

f.肛管插入深度及灌肠速度:肛管插入深度取决于病变部位,直肠型可插入7--10cm,

乙状结肠型可插入15--20cm,乙状结肠以上或全结肠型可插入20--25cm,灌肠速度要适宜,以每分钟60---70滴为宜。灌完后嘱病人保留时间越长越好,至少保持1h以上,以超过4h为宜。

g.灌肠中的病情观察随时听取病人主诉,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手足发冷、心悸、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剧烈腹痛、强烈便意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或处理。

2)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信心,以平和心态应对疾病,自觉配合治疗。

6、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身心休息。

2)用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坚持服药,强调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3)出院后需继续灌肠治疗的患者,教会病人及家属灌肠的方法,定期随访。

[1]霍孝蓉,江建中.护理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7-38.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lj/8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