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在吃的时候,很爽很开心的。但吃到身上后要甩掉,就不是很快乐了。后者有个专用名词,减肥。
现代人要保持身形和健康,就要把吃这个事情管一管。也就是要控制摄入的热量。
这时,就不能不知道一张表格,叫做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它一般是长这个样子的。在超市里卖的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会有。
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就天书不懂了。这事你不孤单,很多人像你。
但是为了保持健康身形,你要试试去看懂它。试试就能!
或者把“试试就能”说成,能!
4~4~9~能~
这是理解这张天书一样的表格的第一个咒语。它解释了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不是爱因斯坦那个E=MC2)。
它的意思是指,把表里的蛋白乘4,碳水乘4,脂肪肥点,就乘9,把他们加起来,就得到了能量,也就是热量。能!
就是你把东西吃进去后,它们在你体内就开始烧!蛋白质烧一克有4大卡的热量,碳水化合物烧一克4大卡,脂肪一克9大卡。
上面的表格,我们算一下:34.9x4+25.3x4+9.8x9=(大卡)
也就是说,吃完克或2两这袋子里的东西,你大概会吸收大卡的热量了!大概相当于慢跑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消耗的热量。
果你看到这里了,我就实话实说吧!能,这个咒语或说是公式,它不是很精确的。
它只是用一种容易记住的方式,帮助你突破这张表格的理解上的障碍。能,试试就能嘛!
剩下的就是补充说明了。
总热量其实已经标注了,上面的图里有能量那一行,写着是千焦。千焦和大卡都是表示能量的,类似于表示长度的米和尺的那种关系。1大卡大概等于4.18千焦,千焦大概等于/4.18=.9(大卡)。
这个和我们上面计算得到的大卡还是有一些差距,原因是食物里面还有另外的成分,它们也会产生热量,所以总体的热量会比主要的几种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产生的多。
表格里面最后一列,是参考值百分比,意思是吃了每一百克这种食品,你吸收到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相比于建议的每天摄入量的百分比。例如,蛋白质那行,是58%,也就是说你吃了这种食品克,这一天的蛋白质吸收,就超过建议值的一半了。看来,这个食品是比较高蛋白的。
最后一行是钠,氯化钠其实就是盐,所以这行说的是盐分。参考值93%,相当的高。盐分摄入太高,对心血管有负面影响。看来,这个食品高蛋白高盐分,不能吃太多。
总结:
1、能,试试就能,理解营养成分表不是很难;
2、参考值百分比很直观,可以用来指导每天摄入量;
3、钠等其他比较微量的元素,有热量之外的影响,还是看参考值;
4、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更多海南辉作品请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