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由撒贝宁主持的《央视主持人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对于这些专业的播音人员,节目组不仅要求选手们准备3分钟的自我表达,还要求这些主持人们进行随机的60秒选题作答,自由发挥,考验选手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有的选手表现非常好,在时间、主题、内容和情感等方面都把握的恰到好处,但是有的选手表现就有些欠佳。这不禁让我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在面对一项即兴测试的时候,他是否能够得心应手,临危不乱呢?
就在前段时间,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说他的孩子在一项智力游戏中输了,心情非常糟糕。但是孩子明明准备了很久,本来以后可以获得名次,但是一上场就怯场了,对眼前的题目都是蒙的,根本下不了手。
一、为什么很多孩子缺乏优秀的“随机应变”能力?
孩子一尘不变,总是照本宣科没有创新精神,在随机应变上更是没有天赋可言,是这些因素阻挡了孩子“灵活”的脚步。
1、依赖参考答案
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从学习中孩子们会养成非常多的习惯。而如果孩子习惯了依赖答案、一味的相信答案,那么在“变通”上一定是执拗的,他会告诉自己:答案不是这样的,所以不能这样。于是,孩子们的大脑被禁锢,很难有灵活些的处事方法。
2、家长自身缺乏应变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老师”的影响力是唯一的,也是绝对性的。父母如何做,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所以如果家长们应变的能力上不那么突出,那么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也会有所欠缺。
3、习惯被“安排”,没有自我主动性
上什么小学,学习什么兴趣课,看怎样课外书等,生活里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好了,自己还有选择的权利吗?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很难有机会“动手”、“动脑”,自然就会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了。
孩子遇到事情就慌张,一点儿应变能力都没有的话,先别急着责怪孩子,找找事情背后的原因,你会发现原来是我们做家长的不够好。
二、为什么孩子需要优秀的“随机应变”能力?
央视主持人大赛中,有一轮随机抽题自我阐述60秒的环节;而在奇葩说中,也有一个需要随机应变的开杠环节,越来越多的活动形式在强调“随机应变”的重要性,到底是怎样的吸引力,才让大家如此重视灵活应变的能力呢?
1、处理事情的反应
很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哭,眼泪不仅加剧了孩子内心紧张、慌乱的情绪,也会打乱思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孩子能否随机应变的“基础条件”,因为沉着冷静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否有效处理的关键。
3、逻辑思考能力
在《银河补习班》中,马飞在爸爸的指导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成功脱离了洪水的冲击,赢得了救援人员的帮助。马飞先是找了哨子和手电筒,以此告诉他人自己还活着;他还找了一块足够让自己浮起来的木板,以便有支撑,不被雨水冲刷。
可见,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一种应变的能力。
三、培养“随机应变”能力的两大关键:知识的积累与独立思考
事物的变化都呈现着由量变到质变,质变不断累积,发生新的量变,从而出现又一次质变的过程。那么在孩子的学习中也是如此。教育学理论中,非常重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学者们提出,在人的发展阶段中,呈现3个阶段特征。
一,是顺序性。它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是阶段性。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明显的阶段变化及成长路径。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矛盾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三,是互补性。它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这告诉我们,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要抓住其身心发展的各项规律,并有效利用,用知识的积累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生新的“质变”,在个体能力及知识上实现质的飞跃。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这样,那么对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四、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家长该怎么做?
1、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正如刚才提到的个体身心发展3大阶段,每一阶段孩子会呈现不同的行为、思维特征,把握有利时机,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马飞不可能在父亲简单的几句话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救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央视主持人大赛、奇葩说等随机发挥环节,便不可能完成。所以孩子在独立思考上的能力非常关键,不仅影响到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其他方面也会有所影响。
3、实地训练
许多亲子游戏都是以培养孩子能力,开发大脑,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等为基础的。要想帮助孩子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家长们需要把握住各种机会,给孩子实地训练的机会,切实落实应变能力的培养。
量变才能质变,家长们要想培养孩子的“随机应变”能力,知识的积累别忽略。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