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和预防第二期运动性腹

北京皮肤病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运动有风险,了解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风险对运动者好处多多。

很高兴与大家再次见面,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如何处理和预防肌肉痉挛这一常见运动性疾病。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学习另一种常见运动性疾病——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

一、定义

泛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产生的腹部疼痛。

二、产生原因

1、痉挛

胃痉挛是由外界或胃酸等对胃的刺激引起胃痉挛;肠痉挛是由于吃了易产生气体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腹部受凉,蛔虫的刺激等引起,另外宿便也能引起肠痉挛。

如果在运动中,人体排出大量的盐分而得不到补充,导致肌体的水盐代谢紊乱,则会引起腹直肌痉挛,也会引起腹痛。

2、损伤

在运动中,由于运动前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或过于激烈,则可能会导致肝脾的淤血肿胀或髂腰肌拉伤产生血肿而导致腹痛。

3、病理性的腹部慢性疾病

腹部慢性疾病也能引起腹痛,如:慢性肝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患者在参加剧烈运动时,由于病变部位受到被动的牵扯和震动,能引起腹痛。

三、症状

由于脏器的解剖部位与运动中的腹痛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腹部的解剖知识——

01

腹部分区

根据腹内脏器分布特点,腹部分区通常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划分为九个区。

即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的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把腹部分为腹上、中、下三部。

再通过由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直线,将腹上部分为中间的腹上区和两侧的左、右季肋区;

将腹中部分为中间的脐区和两侧的左、右外侧(侧腹)区;

将腹下部分为中间的腹下区(耻区)和两侧的左、右腹股沟区(髂区)。

02

疾病与腹痛部位

左季肋区、腹上区左侧腹区疼痛,多为肝脏淤血、胆囊炎、胆结石等,其中肝痛为胀痛或牵扯痛;

腹上区疼痛,多为胃痉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胰腺炎等,其中胃痉挛引起的腹痛为钝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

右季肋区疼痛,多为脾脏淤血,疼痛为胀痛或牵扯痛;

脐区的疼痛,多为肠痉挛、肠套叠、蛔虫症等;

宿便引起的肠痉挛和左髂腰肌血肿所引起的疼痛部位多在右腹股沟区;

左腹股沟区疼痛,多为阑尾炎、右髂腰肌血肿所引起的;

腹直肌痉挛多在相应的部位疼痛,且比较表浅。

特别注意!

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疼痛部位的病理分区,仅供大家在判断病情时的参考,而不能以疼痛部位来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

因为有时在疾病的发病初期,疼痛部位并不一定与病变部位一致,如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初期的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的周围,而且有些腹外器官病变有时也会引起腹痛,如急性心肌梗塞、大叶性肺炎的表现症状就是急性腹痛。

四、处理方式

运动性腹痛,一般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疼痛的感觉明显,且在无外界刺激时,疼痛的感觉会自动消失。病理性腹痛,疼痛的范围大,且在不运动时仍有不适的感觉。因而我们可凭本体感觉来判断疼痛的性质。

如判断是运动性腹痛,可采取低速跑,深呼吸,同时按压疼痛部位弯腰运动一段时间,疼痛一般会减轻或消失。如果这样处理后疼痛仍不能减轻或反而加重,应立即停止运动,做进一步的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五、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1~1.5小时前和饭后1.5~2小时之后方可进行剧烈运动。

运动前应充分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运动后要适当地补充无机盐。

各种腹部脏器的慢性疾病应及早就医检查,并彻底治疗,在疾病未愈或大病初愈时,应减少或暂停大强度练习。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介绍一种常见运动性疾病,小编将在下面一张文章为大家介绍最后一种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和预防,期待与大家的再会!

拓展阅读:

[1]宋述雄.对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常见两种运动性疾病的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04):48-49.

[2]张在光,陈向飞,张启华.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J].临沂医专学报,(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liangmaicai.com/jhzy/5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